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君煉丹-《莽書生的水墨修行》
第(3/3)頁
他和梁中直也沒推辭,各自服用一枚金丹就做好了聽講。
老君也不耽擱,張嘴就來。
梁中直直接苦了臉,因為他發現老君講得太快了,按照經驗這是超過他接受能力的……
可隨之他露出驚色,因為他發現哪怕是這個速度的講道自己也能夠完全理解,這一刻他只覺得自己頭腦無比清明,可以理解老君所講的一切神奇。
趙以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發現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這就是悟道金丹的功效嗎?
太神奇了!
趙以孚猛然意識到,太上圣人這是要給他來一波史詩級的增強啊!
那還有什么好想的,趙以孚開始和自家師父一起,以悟道金丹飛快地接受圣人講道的知識。
看起來人教的道統一板一眼,可實際上這太清人教真是最靈活的傳承了,一旦成為真傳,那就有的是方法來作弊。
至于說為何會有這等好處?
趙以孚在悟道金丹的加持下只是稍稍琢磨就明白了緣由。
他在虛空中的那一踹,實在是踹進圣人祖師的心窩窩里去了。
太清圣人一直是想要幽泉盡早進入三界的,但怎奈其祂圣人都不愿意,那么作為推崇‘無為’的太清圣人,自然也就只能放任。
可是沒想到自家寶貝徒孫在虛空中狠狠來了一腳……
這一腳,簡直是干碎了五位圣人的攜手努力,這一腳著實太精彩了。
漸漸的,趙以孚感覺悟道金丹的效力正在衰退。
他便立刻給了自家師父一枚自己也吞服一枚,藥力續上繼續聽道感悟。
原本太清圣人都想要掐著點停下來了,結果愣是被趙以孚這么一操作,硬生生地把話題給續上了……
這一番講道,那可是從天講到了地,又從地講到大海,進而是地底,而后幽冥。
總之是無所不包,體現了太清圣人的廣博。
趙以孚的內世界因此得到了極大的充實,同時自身地基也是被打得無比堅實。
如此又是服用了兩枚悟道金丹,太清圣人都有些坐不住了……好家伙這小子可以啊,這拿金丹當糖豆,拿圣人當工具人……有你的!
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忽然間梁中直身上冒出一陣金色華彩,他頂上綻放三花,通體展現一股圓融完滿之意。
金仙,梁中直愣是在講道中壓制不住境界成就了金仙!
當然,這也可以被看做是被金丹給堆起來的……
太清圣人因此舒了一口氣,對梁中直道:“突破了就好,如此你在大劫中也算是有了自保的基礎。”
梁中直聞言赧然道:“請師祖原諒,弟子實在沒忍住。”
太清圣人慈愛地擺手道:“不礙事,你能突破境界就好。接下來就隨我去太清天修行,好好鞏固金仙修為,將來也是大羅可期。”
趙以孚也遺憾地停了下來。
他的境界同樣進展非凡,整個內世界已經初具雛形,在金仙之中已經可以說是達到了傳統老牌金仙的程度。
認真說起來,此時他的境界可能與正陽子相當,還差了純陽子一點距離,但也不多了。
只是一次講道就能提升這么多,趙以孚只覺得祖師的金丹真是太有講究了。
當然,此時金仙的修為對于他來說只是蛻變前的積累,對于他的實際戰力的提升幫助不大。畢竟他現在的戰力全靠黑暗源力硬懟嘛。
這時老君又看向趙以孚道:“你這小猴子這次做得不錯,將一切都重新引入了正軌,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唯一有一點是,以后沒事別在那世界壁壘之外胡亂生事了。”
趙以孚聽了眼睛睜大了一些,隨后‘嘿嘿’撓頭。
被發現并不感到意外,同時看過幽泉入侵的全過程以后,他也明白自己在三界之外的任何一點嘗試對于三界來說可能都是很大的影響。
這與他自身的修為高低無關,只是存在形式的問題。
趙以孚連忙應了,隨后又問:“請問圣人祖師,弟子接下來該如何行事?而且弟子這次應該算是惡了玉清圣人了吧?”
老君含笑道:“不礙的,元始師弟只是不喜歡幽泉到來以后引發不可控變局而祂又準備不足。現在你等于是在助我將幽泉引入三界的同時又壓住了其勢頭使得我們有了準備的余地。”
“元始師弟只會滿意你讓一切又回到了祂所期望的軌道上,而不會真的怪罪你。”
趙以孚聽了這才松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的就是這位大佬對他不滿意。
主要還是,這位可是有著不講規矩的先例的。
老君繼而說道:“接下來其實你也不需要再做什么額外的事情了,帶著你的人在那燎山當個讓人無法忽視的勢力就好。”
趙以孚遲疑問:“維持原狀就好了嗎?”
老君道:“這只是最基礎的,你在那里或許幽泉還會來找你,這就是你的機會了。”
趙以孚腦子很活,一下子就知道‘機會’指的是什么。
因為他一直都知道關于幽泉這件事的底線在哪上限又在哪。
現在底線已經達到,自己接下來要做的則是如何觸及上限……也就是讓幽泉來扛下接下來三界的大雷!
趙以孚還是提出了一點顧慮:“只是這樣的話,凌霄寶殿坐著的那位是否會成為阻礙?”
老君道:“凌霄寶殿上的那位自然會不斷想辦法解決你這個嚴重觸犯天規還挑釁了天庭威信的人。”
“但是相應的,你也會成為反抗天庭的一桿大旗。”
“另外,你可以想辦法不斷削弱天庭的根基,就好像你把天獄整個煉化、搬走一樣。”
“只要天庭的根基被動搖到了一定程度,那人也就無法再對你形成威脅了。”
趙以孚聽了若有所思,他隱隱有些感覺了。
而還在他不得要領的時候,老君忽然道:“對了,接下來我要回太清天上修行,有你師父陪著便不用童子伺候了。”
“這兩個童兒屆時還要麻煩你照料一二。”
趙以孚立刻應是,隨后恍然大悟。
好家伙,原來挖天庭墻角其實也是一種‘避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