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深夜,農業三期寫作組還亮著燈。 張偉手邊一頁草稿揉了又扔,忍不住罵: “李市長,我們這也太像上課寫教案了。” “我們干的是機制落地,現在搞得跟備課講教材似的。” 李冬生還在寫,一邊寫一邊說: “你不寫,他們就拿別人的當教材。” “你寫了,哪怕難看點,也是你封的。” “這個副本,誰封得住,誰就是制度起草人。” “制度不是靠誰先干成,是靠誰先寫成。” 張偉拿起筆,一邊寫一邊咕噥: “咱這真不是在搞改革,是在搞歷史。” 李冬生停筆,語氣低低的: “你得讓人家五年后再翻文件,還能看到‘四九城版本’,那你才算贏。” “副本機制,不是你打完了就完了。” “是你寫完了,還能讓別人跟著用。” “這個‘用’,才是書記要的東西。” 農經辦三樓會議室。 李冬生坐在主位,左手邊是系統運行組,右手邊是政策研判組,桌上攤著厚厚一沓打印材料,標題寫著——農業三期流程閉環標準指引初稿)。 張偉喝了一口冷水壓驚,“市長,咱真要遞上去了?” “這玩意是制度,不是項目總結,往上送就是放話——我李冬生想當副本主編。” 李冬生點了點材料,“我們不送,也得有人送。” “我們送了,書記知道我們心里有數。” “別人送了,我們就被定義成‘配合單位’。” “這是官場,不是考試,不講分數,講誰能定卷。” “咱這個時候不丟出去,別人就會替你寫‘農業三期總結’,到時候就成了別人說你干過什么。” 張偉嘆了口氣,“道理我都懂,就是……咱這么快把底牌亮出來,早不早?” 李冬生瞥了他一眼,“你以為是亮底牌?” “這是上桌。” “你不上桌,就在桌下。” …… 組織部那邊也不是吃素的。 丁副部長上午剛從康州回來,手里拿著一份《平臺經濟服務機制改進建議書》,封面寫得規規整整,但翻開一看,全是操作口徑和業務指標。 他皺了下眉頭,轉身對秘書說:“你去跟鄭開來說一聲,讓他們重寫一版,內容要講‘政策接口設計’,不是設備怎么用,是設備怎么被管。” “平臺經濟是事,但制度邏輯是人寫的。” 秘書有點為難:“鄭市長那邊剛調了幾位學院專家,還在出稿子……” “急也沒用。” “他們說得出數據,卻不一定說得出‘怎么教別人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