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驚天大案-《狂兵之步履青云》
第(1/3)頁
灞上,細雪綿綿。
秦嶺,白雪皚皚。
依依不舍回望著長安,李孝逸低嘆一聲: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還是走吧。
曾引以為傲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眼前卻只有明亦可一人來送行。
得知綁票案系何蘊、杜治、盧升三人所為,李孝逸頓時想起了那些很像唐軍的綁匪。
他咬咬牙跺跺腳,無奈一笑,“算了!”
明亦可見狀極感意外,“恩公,就這么算了?”
望著天上恣意翻滾的烏云,李孝逸半天沒言語,末了擺擺手,“他們仨也不易啊,且行且珍惜吧!”
這話只有李孝逸子自己明白,明亦可當然聽不懂其中的人生檢討。
西北風猛烈襲來,車隊漸漸走向藍關。
明亦可無言哽咽了一聲。
……
此時的大唐設有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山南道、隴右道、江南道、淮南道、劍南道、嶺南道等十個道,每個道分別下轄十來個州若干個縣,國土面積一千五百多萬平方公里。
其垂直管理體系為:朝廷——道——州——縣,朝廷有皇帝、道有觀察使、州有刺史、縣有縣令。
然比較有趣的是,其中的“道”在此時并非行政區,僅僅是“監察區”而已。
也就是說,各“道”名義上轄領若干州,卻沒有常設的道府衙門和道府長官,朝廷會定期派出“觀察使”監察巡視各道。
換句話說,觀察使只是各道不定期的臨時最高長官。
如此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各道因區域過大導致權力過甚,繼而形成漢隋時期那種尾大不掉的“藩鎮割據”。
如此一來,藩鎮割據風險大為降低,而行政管理風險卻大大增加,因為下面的各州刺史長期處于權利監管真空。
公元684年,冬末。
武則天首創之“新科舉鄉試”在全國各道隆重進行。
不料鄉試大考剛剛結束,淮南道便傳出了“試題泄密”事件。
一時間,淮南觀察使以及其下各州刺史相互攻訐的奏章雪片似飛向朝廷。
驚天大案,新政出丑,朝野震動。
天后勃然大怒,“查!”
一聲令下,馮靖再次代天巡狩。
……
六日后。
欽差的官艦在南淝河靠岸,廬州城(合肥)近在眼前。
碼頭上鑼鼓喧天絲竹大作,一片熱鬧氣氛。
觀察使黃鹿鳴帶著各州刺史在碼頭上隆重迎接。
在王琦、李隆基及一百羽林的護衛下,馮靖緩緩下艦。
官員們的禮數非常周到,然他們的臉上都凝了寒霜也似,相互之間寸步不離,唯恐別人在欽差面前說自己壞話。
欽差蒞臨前,朝廷的圣旨早就到了,大意是:一經查出幕后泄題官員,夷三族!
馮靖見狀噴的一笑,“涉弊的考生抓了沒有?”
黃鹿鳴急步趨近,矮著身子惶惶稟報:“啟稟欽差大人,所有涉弊考生均已押入大牢隔離開來,只等欽差大人蒞臨廬州親自審理?!?
馮靖一指所有官員,“開考前你們都見過試題沒有?”
大伙轟然一聲,“沒有!”
他又一指黃鹿鳴,“你見過沒有?”
黃鹿鳴一低頭,“下官見過!”
“什么時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