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在白河河谷忙活了一個多月都還沒開始制藥呢。 至于原因,并不是他忘了,主要準備藥材需要時間。 他要制的藥可不是一點點,每種一萬劑那都遠遠不夠。 大明兩京十三省足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縣,一萬劑那還不夠每個縣配十份呢。 他要做的可是將一個行業急速發展起來,不是慢慢推廣。 這兩年他就準備將藥號開遍大明兩京十三省,一個縣每種藥劑才幾份那就是開玩笑了,開個張都不夠,一百份都不夠。 也就是說,每種藥劑最少要做幾十萬份,常用的那得做幾百萬份才行。 這么多的藥劑,需要的藥材那可不是一般的多。他們就算把京城所有藥鋪的藥材全買光都遠遠不夠。 更重要的,這會兒不常用的藥材幾乎就沒人種,基本靠藥農進山去采,他們能買到的估計也就夠制幾劑或者幾十劑的量,根本就不夠。 所以,他們得等所有都司衛所收到了本草綱目,然后進山去采集了大批的藥材,曬干了運送到京城來才能開始制藥。 這個過程一個多月時間都不夠。 不過,京城附近第一批藥材送過來之后萬歷還是決定先做點樣品出來再說。 畢竟,大批量生產藥劑那必須得用到水力帶動的機器才行,靠人工,那估計真賺不到錢。 他還得考慮給水車配置什么樣的機器呢。 這天一大早辰時許,他便將李時珍父子、萬家兄弟和永年伯王偉等招至原來的縣衙正堂之中。 大家的目光都盯著中間的大條桌上面等著他發話呢。 這一次大條桌上擺的并不是地圖,而是幾種藥。 大明其實早就有做好的成藥了,不過,這外觀,這包裝,著實讓人不敢恭維。 這些藥就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六味地黃丸、牛黃解毒丸、阿膠糕、龜苓膏等。 如果后世之人聽到這幾種藥,估計會以為六味地黃丸和牛黃解毒丸都是黃豆大小的丸子,阿膠糕和龜苓膏都是用玻璃瓶子或者鐵殼盒子精美包裝起來的。 現在桌上擺的這些藥跟后世壓根就不一樣。 六味地黃丸和牛黃解毒丸那都是用油紙包著的,好大一坨,比鵪鶉蛋還大,阿膠糕那就是用紙包著的,龜苓膏好點,還有好大一個瓷瓶裝著。 萬歷拿起一顆六味地黃丸,打開油紙一看,好家伙,簡直就跟個小雞蛋一樣,一口吞下去估計會噎死。 這個就是這年頭最常見的蜜蠟丸,外面裹著一層薄薄的蜜蠟用來密封。 他頗有些不解道:“這藥丸為什么要做這么大一顆,這吃的時候不是還得掰開了搓成小丸子才能吃得下?” 李時珍聞言,微微點頭道:“是啊,萬歲爺,這個不能直接吞,太大了,吃的時候得掰成小塊。 至于為什么做這么大個,那主要是為了節省蜜蠟,這一顆藥丸也才幾文錢,要是捏成黃豆大小一顆,費時費力不說,還費蜜蠟。 蜜蠟比這藥本身都貴,做成小藥丸那不但賺不到錢,還得賠本?!? 萬歷聞言,不由皺眉道:“這么大一顆才幾文錢,那還賺什么錢?” 這個,是你說要做藥賣的啊,賣藥本來就賺不到什么錢。 李時珍頗有些無奈道:“這一顆刨去成本毛利也就一兩文錢,的確不怎么賺錢。” 萬歷想了想,隨即問道:“這些藥主要什么功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