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萬歷盯著地圖沉思了一陣,突然間靈機一動道:“這邊好像能種茶葉吧?” 茶葉樹那也是樹啊。 楊應龍聞言,連連點頭道:“這邊大部分山林都適合種茶葉,根據(jù)我們楊家的古籍記載,宋朝的時候光是巴蜀一地茶葉產(chǎn)量就占了整個宋朝的一大半,我們楊家那時候也做茶葉生意的。 不過,到了大明,這茶葉生意就了是官家做了,我們沒法做了,所以,原來播州很多茶山都荒廢了,巴蜀的茶葉產(chǎn)量好像也因此銳減了大半。” 呃,這個,怎么說呢。 這些就不說了,這邊適合種茶葉是好事啊。 大明的海外貿易銷量最大的就兩宗商品,瓷器和茶葉。 這會兒龍江洲寶船廠那邊都開始批量建造千料福船了,兩千料的福船也準備開始造了,大明水師很快就要發(fā)展起來了,再過個一兩年干翻大明沿海的海盜和倭寇問題應該不大了。 到那時候他就可以嚴查堪合,把海外貿易逐步搶過來了。 現(xiàn)在種茶葉正是時候。 萬歷細細想了想,隨即指著地圖果斷道:“從重慶府開始,長江南岸的支流,但凡能通四百料八爪船的地方我們都要開發(fā)起來。 這些支流兩岸的山地,適合種茶葉的把樹砍了全部種上茶葉,山間谷地適合種糧食的,全部開成農田。 至于都司衛(wèi)所的配置,就按這些支流兩岸的田地和茶山面積來,田地每戶屯衛(wèi)分三十畝,茶山按三十畝田地等價換算,對了,茶葉多少錢一斤?” 他只管喝茶,不管買茶,自然不知道茶葉的價格。 楊應龍也有點懵了,楊家可是一兩百年沒做過茶葉生意了。 永年伯王偉倒是買過茶葉,他細細解釋道:“萬歲爺,普通的茶葉分兩種,一種芽茶也就是嫩芽做的茶,一種葉茶也就是大片茶葉做的茶 這茶葉價格時有波動,不過大致也就是芽茶八分左右一斤,葉茶兩分左右一斤。 至于茶葉的產(chǎn)量,波動更大,這個跟茶樹的品種,茶山的土質,當年的天氣等等都有關系。 如果按最低的產(chǎn)量來算,一畝茶園大致能產(chǎn)芽茶一百斤,葉茶兩百斤,如果按最高的產(chǎn)量算,一畝茶園大致能產(chǎn)芽茶三百斤,葉茶六百斤。” 這個波動也太大了吧? 如果按最低產(chǎn)量算,芽茶一百斤就是八兩,葉茶兩百斤就是四兩,一畝茶園足能收入十二兩。 當然,這是售價,大明茶葉銷售也是朝廷控制的,那些貪官污吏最少要從中貪去九成的利益。 也就是說,如果讓貪官污吏來收,每畝地的茶葉收益怕是只有一兩銀子左右。 這個就跟種糧食的收益差不多了,這會兒一畝地產(chǎn)的糧食大概也是兩石左右,按南直隸的糧價,那就是一兩銀子。 萬歷想了想,干脆道:“那行,茶山也按每戶三十畝分吧,至于分田地還是分茶山,那就要看屯衛(wèi)會種地還是會種茶了。 總之,我們先把這些支流兩岸的田地和茶山先開發(fā)出來,然后按面積大小設置百戶所、千戶所和衛(wèi)所,然后就近抽調屯衛(wèi)去種地種茶。 國丈,你在每個百戶所所在的區(qū)域建造幾架水車,鋸木方的鋸木板的鋸床都給配上,這樣不但能給屯衛(wèi)打水上來澆灌田地還能減輕木材的重量,讓水師戰(zhàn)船一趟能多拉點。” 永年伯王偉連連點頭道:“微臣明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