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月中旬,遼東以北風漸寒。 極北之地的冬天就要來了。 海西女真部也開始南遷了。 那方圓上千里的大平原上到處都是遷徙的隊伍,宛如溪流一般向遼河方向匯聚。 明軍營地,神武營騎兵乃至神機營糧車也如同一條條長龍般不斷進出。 萬歷是真準備在這里過冬。 所以,他們必須轉運乃至收集很多物資過來。 水師戰船趕過來接人的時候那都拉滿了糧食、木炭、煤炭等過冬物資。 神武營將士那都得騎著戰馬四散去收集草料和柴火。 還好,海西女真部大部分都是游牧部落,他們的牛羊馬匹那都不用拉走了,萬歷直接就出真金白銀買下了。 這樣一來過冬的肉食就有了。 若是肉食都要轉運,那神機營糧車估計都忙活不過來。 沒辦法,松花江不是遼河的支流,這邊水路不通,所有轉運過來的物資那都要去四五百里外的遼河碼頭拉。 這是個大問題。 他們幾十萬人馬過冬的物資用上萬輛糧車拉都不夠,以后這邊如果開出上億畝地來,出產的糧食怎么拉出去? 原本萬歷是想著打通黑龍江水道再往出拉。 現在他卻發現,這樣不行。 因為黑龍江出海口離京杭大運河北面的海河入海口最少有上萬里的海路,松花江到黑龍江入海口那還有三四千里呢。 這么遠的距離,如果靠人力劃船來運送糧食耗費太大了,靠風力那一年就拉不了幾趟,用大量福船巨艦拉糧食也不劃算。 那么,怎么辦呢? 這天一大早辰時許,他又帶著皇次子朱常溆登上大帳旁的糧車,舉著望遠鏡眺望起來。 大營南面,那神機營糧車組成的隊伍那是早就化做長龍往南而去了,那長長的車隊是望遠鏡都看不到盡頭。 這么拉不是辦法啊。 神機營糧車那都是用戰馬拉的,打個來回那都得六七天。 而且,每一輛糧車每趟才能拉十石糧。 也就是說一輛糧車一個月最多也就能轉運四五十石的糧食。 如果這邊的平原全種上糧食,那會有多少? 上億畝地一年最少能出產兩三億石的糧食。 而上千萬人口一年的口糧也就需要一億石左右。 也就是說,每年他們最少要轉運上億石糧食出去。 哪怕一輛糧車一個月能轉運五十石糧食,六個月那也就能轉運三百石糧食,一萬輛馬車六個月也就能轉運三百萬石糧食。 如果考慮到這邊的冰封期,那轉運上億石糧食出去最少需要三四十萬輛馬車! 這就是開玩笑了,馬是要吃草的,三四十萬匹戰馬在這邊的天氣情況下那最少要三四千萬畝草地來養! 或許是該考慮開挖運河了。 京杭大運河可是有兩三千里,隋唐宋元都能挖,大明為何不能挖條運河呢? 這一條運河也就四五百里而已,挖出來難度應該不是很大吧? 至于人手,完全可以去西北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