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歷下旨開始遷徙了。 大明兩京十三省頓時人流涌動,不知道多少人在往大江大河附近匯集。 水師蜈蚣船乃至云貴川行都司的八爪船那更是遍布京杭大運河沿途各大河流水系。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遷徙。 五軍都督府征召的屯衛軍戶其實不止三百萬戶,而是三百三十余萬戶,男女老幼全算上,足足一千五百多萬人。 這等于是把整個東瀛都騰空了! 大明的人口雖然比東瀛多的多,但是《賦役黃冊》上登記的人口總共也才五六千萬。 如果按《賦役黃冊》上登記的人口來算,萬歷等于是遷徙了大明將近三成的人口。 歷朝歷代,那都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遷徙。 哪怕是中原天災人禍最為嚴重的時候,哪怕是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那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大遷徙。 因為沒有哪個皇帝有如此大的魄力,也沒有哪個皇帝有如此多的快船來轉運人口,更沒有哪個皇帝有如此財力,能供養的起如此多的人。 這一千五百多萬人可不是跑奴兒干都司來就能開荒種地了。 他們先得有地方住才行,而且還必須是那種能帶暖氣的宅院,要不然,這些人根本就熬不過冬天的嚴寒。 還有,這邊的天氣跟江南乃至中原天差地別,哪些農作物能在這邊栽種那還要試過才知道。 更重要的,為了運輸糧食方便,他們還得修建一條大運河。 這就需要兩年時間,再等第三年糧食種出來還得半年左右。 也就是說,要想完成這次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那最少得供養這一千五百多萬人兩年半的時間!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能拿出這么多的錢糧來供養這么多人兩年半? 這一千五百多萬人一年最少得消耗一億五千萬石的糧食啊。 萬歷也是看遼東都司的屯衛大豐收,一年售出這么多糧食來沒有一點問題,而且遼東都司離得還近,轉運糧食比較方便,這才敢這么搞遷徙。 其實,糧食還只是一個方面。 這么多人跑過來那還得準備很多東西。 比如,住的地方。 屯衛宅院沒建好之前這些人可沒地方住,而且這邊就算是春夏秋三季晚上溫度那也比較低,天當被地當床肯定不行 還有菜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