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匆匆而逝,轉眼就到了九月底。 這會兒北美東都司那都已經涼爽無比。 春天的時候播種下去的稻谷和小麥那也已經成熟了。 海岸線附近的河道兩側那是滿目的金黃,豐收的時候也到了。 這個時候俞咨皋所率的船隊也應該快到了。 九月二十八乙末,一大早辰時許,萬歷便帶著一眾將領登上了宣府灣入口處的一處烽火臺。 這烽火臺足足有三丈高,上面的平臺那更是有五六丈方圓,站百來號人那都沒問題。 平臺的中間還有個丈許高的燈塔,如果晚上點起燈火,那是十幾里外都能看見。 不過,萬歷并不是來查看這些的。 這烽火臺修建的時候他就已經來過很多次了,建成的時候他也來看過了。 他之所以再次爬上這烽火臺,那是因為整個北美東都司沿海的烽火臺都已經修建好了,而且,每個烽火臺上的大望遠鏡和傳訊牌也都準備好了。 這些都是他根據戰場及時傳訊那套給加上去的,他想建立一種新的傳訊系統。 今天他就是特意來試試烽火臺傳訊的效果。 問題,現在就沒緊急軍情啊,傳什么訊呢? 他細細想了想,這才抬手道:“往南傳訊,問,返航艦隊現在何處。” 這總共就八個字,傳訊起來簡直不要太快。 負責守衛此處烽火臺的邊軍將士立馬揮筆疾書,在稿紙上把八個大字寫好,然后往傳訊牌上一夾,隨即便命人往南揮動令旗。 萬歷舉起望遠鏡往南面十里外的烽火臺一掃,那上面的人已經有反應了。 那邊負責的邊軍將士舉起望遠鏡往這邊一掃,隨即便彎腰揮筆疾書起來,很快,寫好的稿紙就被夾上傳訊牌,那邊的令旗也開始揮舞了。 現在的大望遠鏡還只能看十余里,二十里外下一個烽火臺他就看不到了。 接下來貌似就只有等了。 這專門預設了傳訊功能的烽火臺可是比野外匆匆組建的及時傳訊系統快多了。 他剛剛都默默估算過了,從這邊烽火臺開始傳訊,到那邊烽火臺把消息傳遞下去,總共都不到一分鐘時間。 也就是說,這種烽火臺傳訊系統傳遞幾個字的簡單信息,半個時辰就能傳出去六百里左右,一個時辰就能傳出去一千二百里左右。 而且,這種烽火臺晚上也是能傳訊的。 因為這種烽火臺還帶上了燈塔,上面的油燈還不是一般的大,把傳訊牌舉油燈下面,那上面的字十多里外用望遠鏡都能看清楚。 也就是說,如果用這種烽火臺傳訊系統傳遞簡單信息,一天一夜就能傳出去一萬四千多里,他們把信息傳遞到北美西都司那都不需要兩天時間。 北美洲的東西寬度才八千里左右,還不到萬里呢。 如果直接在陸上修建一排烽火臺橫穿過去,那不用一天時間就能把簡單的消息傳到北美西都司了。 而北美西都司距離大明本土也就兩萬里左右了,飛龍船從北美西都司的北端開回大明去那都不用十天時間。 也就是說,一旦把陸上通訊用的烽火臺修建到北美西都司那邊,北美東都司和大明本土之間的通訊完全可以縮短到十天左右,來回傳遞消息也就需要二十來天。 甚至,他還可以命人將烽火臺一直往北美西都司北面修,直接修建到白令海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