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四月下旬,夏天不得不放下手中寫到了后半段的《人們的名義》,帶著勇哥和三個保鏢,坐飛機去了蘇省無息! 那邊有一個水滸城,是央臺專門為了拍攝《水滸傳》而修建的! 之前這里就修建了三國城,為的就是拍《三國演義》,這次水滸的一個影視基地也落在了這里。 而夏天之所以來這兒,當然是為了《水滸傳》。 其實當初央臺94年就籌劃著要拍攝《水滸傳》。 但作為四大名著中最晚搬上熒幕的作品,臺里承受的壓力非常巨大。 因為在此之前,三部名著無一例外都遭受著好評與批評的交織。 《西游記》因為篇幅短而飽受爭議;《三國演義》頻繁更換角色,影響了觀眾的觀感;而《紅樓夢》則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 但無論如何,四大名著不拍全了,那就算是工作沒做完?。? 肯定得拍! 而且臺里的領導可是對《水滸傳》寄予厚望,想要一雪前恥的。 他們首先選定了張紹林為總導演。他是《三國演義》的分組導演之一,擁有豐富的大型場面拍攝經驗。 而且他是一位福將,每一部作品幾乎都獲得了大獎,臺里希望沾點他的喜氣~ 你看,他們最迷信了~ 但是張紹林導演對這個決定并不滿意,因為按照當時學術圈的說法,“改編名著等于挖人祖墳”——這話說得太到位了,他覺得《水滸傳》拍出來一定會遭到批評和質疑。 吃力不討好??! 但是領導交給你的任務,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編造困難也要上! 可能他也是想拍的,困難算什么?這種機會多難得??! 至于一開始的“不滿意”,那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領導們當然也是明白的。上下博弈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 不過這個活兒確實不簡單。 就跟紅樓一樣,第一個困難就是劇本! 流行的《水滸傳》有三個版本,分別是70回、100回和120回,最大的區別在于有沒有“招安”。 編劇團隊因此爭吵不休,就連藝術顧問評書家田連元先生也建議拍70回。 因為只講述兄弟情義和梁山聚義的故事,結局皆大歡喜,無人會罵。 那時候張導就已經找到夏天了——正是夏天往小日子和島上賣《三國》電視劇的時候。 臺里那些人可是見到夏天“砍價”的能力了! 本來要一萬美金一集,直接讓他砍到了兩萬刀一集,還不二價,還只能播一次! 把小日子砍的血流不止,還大聲感謝夏?!? 當時臺里那些主任、導演的,可是看的真切?。? 所以接到了《水滸傳》這個任務的張導就找到了夏天,一定要讓他出演個角色! 張導放話了:“夏天看在王導(王福林)的份上,看在咱們都在三國劇組共過事的份上,你得演!” “你就說吧,你想演誰!只要你不演母大蟲顧大嫂,其他的你隨便挑!” 聽他的意思,夏天要演李師師,他都愿意讓夏天反串試戲? 夏天明白:這是看上我賣片的能力!但人家小日子看水滸嗎?他們也沒什么農民起義吧?能看懂嗎? 不過,四大名著就差最后一個了,自己肯定得湊齊成就啊~ 于是,他就要了一個“有點挑戰”,但戲份還不太長,卻很出彩的角色。 不過,他也說了說自己對劇本的理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