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預料不到之后會發生什么事的前提下,楚瑾在那些日子里,的確真心實意地喜歡蕭秉言。 那是獨有的偏愛,蕭秉言會制造偶遇,想方設法地來她會來的宴會,名貴珠寶各種禮物時常送過來,楚瑾見過的沒見過的,只要是新奇東西,蕭秉言都會拿來討她歡心。 那可是皇子,竟然也會這么用心對一人。 不讓她喊他殿下,更不用行禮,盡管楚瑾出身算是極為不錯,但這些,只有蕭秉言給過。 那時赴宴,楚瑾的詩詞讓書院學子捧讀,書坊也有她的詩集。不僅學問有所成,就連在刺繡、畫畫、琴棋這些上面,她也能拔得頭籌。 楚國公臉上有光,外人也贊嘆楚瑾和蕭秉言郎才女貌,是金童玉女。 這些事是楚國公和嚴氏樂見其成的,楚瑾還記得楚國公曾說過,“跟七殿下相處,要時刻記得殿下是皇子,不要使性子,多忍讓些。” 那時蕭秉言還未被封王,但在朝得利,不少人都說蕭秉言是未來儲君。 那時慶王年長,其他幾位皇子,就藩的有,在邊疆的也有,蕭秉言前頭,只有一位六殿下。 楚國公愿意押一回寶。 楚瑾聽這話時面上點頭,可心里卻不以為然,蕭秉言對她很好,愿意花心思哄她,待她如珍似寶。既然如此,為何要做小伏底。她和蕭秉言是兩情相許,更是知己,并非父親和府里那些小娘一樣。 況且蕭秉言喜歡她也并非因為她的容貌,對此楚瑾十分自信,也不認為有誰能比得過她,若是姿態放得太低,蕭秉言也不會太看重她。 女子貴在自重,但這些話,楚瑾也不想和楚國公辯駁。 時間越久感情越深,就算最開始只是欣賞,但到后來也無路可退了。 最開始發覺這些的是嚴氏,她給女兒議親,但是自楚瑾遇見七殿下之后,還沒到后面的地步,只是說過兩句話,就已經沒人給楚瑾說親了。 皇子看重的人,其他人怎敢沾染。 楚瑾那時除了嫁給蕭秉言也無路可走,從十五歲到十七歲,也有兩年。 蕭秉言并不著急親事,但到了歲數也該議親了。 那時楚瑾還沒過十七歲的生辰,正是夏日時節,七夕時二人出門同游,還一起去河邊放了花燈。 和兩年前相比,楚瑾長開了些,遺傳了楚國公的好皮相,夜色下,一顰一笑都惹人注目。夜色清涼,放過花燈后,蕭秉言道:“過些日子我就求父皇,給你我賜婚。從前沒說一是擔心楚國公和夫人想多留你兩年,你是長女,他們精心教養長大,若你嫁人了,肯定不舍,皇子賜婚成婚定然極快。 二是因為我只是個皇子,也沒封王,怕你跟我在一起受了委屈。但如今你我都不小了,也該考慮這些事?!? 還有一個原因,蕭秉言沒說,朝事繁忙,還得防著蕭秉川,今日出門是他找的機會。楚瑾名聲好,能給他助力。 楚瑾這個年歲的確該嫁人了,盛京女子嫁人晚些,家里心疼留兩年,也就是十六七歲的時候嫁人。 楚瑾原來還有些沉不住氣,想問問,沒想到蕭秉言早做好了打算。 她神情凝固,而蕭秉言笑了笑。 楚瑾聽蕭秉言道:“金口玉言,一旦賜婚就沒有反悔的余地,今日我想再問問你,你可愿意嫁于我,此后夫妻榮辱與共,永不分開?!? 七月初七,天上一輪彎月,楚瑾看著蕭秉言的眼睛,終于回過神來,她點了點頭,“我愿意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