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楚瑾對楚沂說:“三妹妹,我想出去。” 她如今覺得自己最對不住楚沂,因她緣故,出門受冷眼,前陣子又受了無妄之災。她愧對的人,又多了一個。 明明自己才是長姐,如今竟然要楚沂這個做妹妹的為她操心,為她謀劃。 楚瑾的確幫了些小忙,可畫畫花樣子,給些養身方子,這些對楚沂的益處也不大,換別人也行。 三妹妹心善,說這些是不想她一蹶不振,讓她覺得自己還有點用處。 楚瑾能想到的就利用從前和陳王的情分,陳王送他的禮物她挑選了幾樣,讓楚沂去瑾秋軒拿。 從前發生的事、蕭秉言的性情、秦書妍的性子、兩人的喜好……她都一字不落地告訴楚沂。 興許是有用的,別的事她在佛堂,也幫不了太多。 在佛堂的每一日都難熬,后來楚瑾想那些日子,記得最深刻的就是小小的窗子和佛像前的燭光。 那時有抄不完的經文,婆子們不會跟她說話,日子就像一潭死水。 她想,那時能從佛堂出來,她覺得不是靠父親母親,更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從前最不起眼的三妹妹。 陳王出事黎王出事,肯定都和三妹妹有關,但楚瑾不知楚沂暗中做了什么。 自楚沂那次來過之后,院子外高墻還在,但是看著她的婆子卻一日比一日少了。 陳王出事,言官彈劾,最后倒臺,是因為其母妃害了人的緣故。 楚瑾想,這也算是命,當初沒嫁給陳王是好事,不然她如今也得落個被圈禁的下場。 有時不信命也難,多巧,她從佛堂出來,蕭秉言被圈禁在了王府,兩人的處境對調,也讓蕭秉言嘗嘗被困在一個地方的苦楚。 從佛堂出對不起,“把你關起來也是逼不得已……你別怨恨母親。” 楚瑾搖著頭道:“女兒怎么會這么想,若非母親,女兒現在能不能在母親面前說話都不知道……” 這些事楚瑾都明白,也不用多言,余生她只想在母親跟前好好盡孝,再不想別的事。 嫁人是楚瑾不敢再想的事,從陳王到楚國公,天下男子幾乎一個德行。就算有人看在楚國公府的面子上娶了她,可心里肯定還會記著從前的事。 那是一根刺,楚瑾偶爾都會想起,她和蕭秉言那時太過張揚,議親的事傳得沸沸揚揚,幾乎盡人皆知。 當初是金童玉女,如今連爛菜葉子都比不上,試問天底下哪個男子,情愿自己的妻子那么大張旗鼓地跟別人議過親。 楚瑾知道,怕親事不成,議親都是悄悄地來,也不影響兩方后面再議親。 盡管陳王出事了,可是那依舊是天家,就算楚瑾從佛堂出沒有就沒有的。 也管不住悠悠眾口,與其嫁人更受非議,還不如直接絕了這年頭。 楚瑾知道事情既已過去,她能出來已是萬幸,不敢強求太多。 只要不嫁人就好了,能從佛堂出來,她就已經很知足了。 別的她也不多想,往后的日子里她想好好孝順母親,多幫三妹妹。至于親事,楚瑾讓嚴氏別給她議親了。 嚴氏知道女兒不愿,況且剛從佛堂出起來并不短,先待些日子,議親之事不必操之過急。 她從沒想過有人會來國公府提親。 還是向楚瑾提親,話,這份情誼楚瑾記著,可實在不敢耽誤。她年紀大了,又經歷過這么多事。雖不是殘花敗柳之身,可那樣的名聲,實在配不上人家。 再者,楚瑾不是拿著終身大事報恩的人,也不是誰人都能娶她的。 有人求親就嫁了,那才是拿著婚姻大事當玩笑。 但陸枕言不像是在開玩笑,登門數次,言辭懇切,嚴氏滿意,這才來問她的意思。 陸枕言這個人,品性過關,家世差些,最主要的是,嚴氏看他是真的不在意從前的事,反而很是心疼楚瑾。 議親本就不能求事事完美,家世差點,楚瑾陪嫁多些,日子也不難過。 楚瑾道:“全憑母親做主。” 母親看人多不會看錯,再者,楚瑾心里也愿意。 她年紀不小,議親之后很快就成親了。 從幼時在國公府學堂讀書,到后來名揚盛京,結果關進佛堂一年多時日,最后嫁人生子,辦了善堂,這一步一步走過來,有苦有甜,有笑也有酸澀,總之五味雜陳。 一般人的日子,還不會這么跌宕起伏呢。 如今楚瑾最滿意的事,就是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她以后會像自己母親那樣護著自己的女兒。 還有一件事,那是楚瑾這輩子做得最值得驕傲的一件,她辦了善堂,為天下女子提供了一個庇護之處。 善堂是三妹妹跟她一塊兒商量著辦的,楚瑾想了想,就直接答應了。 楚瑾偶爾也會想,為何她沒錯,二妹妹沒錯,三妹妹更沒錯,卻要被推著走到不喜歡的道路上。 她被卷進皇子奪嫡之爭,被迫在佛堂待了一年多。她催二妹妹成親,但二妹妹至今不愿,甚至之前只是因為不想嫁人,被送去莊子一年多。 但論品性,二妹妹是極好的,為何天底下就容不下一個不想成親的人呢。 倘若沒有這些事,三妹妹會無憂無慮,可那時卻必須承擔起家族的責任,受傷出事,被牽累,如今的確當了皇后,可這一路走來也不是安安穩穩風平浪靜。 要非問為什么,那也是被這世道逼的,高門貴女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日子豈不是更不好過。 國公府的那些丫鬟,不少是買來的,路上更有吃不飽飯乞討的,楚瑾看了也揪心。 善堂是楚沂提議辦的,但大事小事都是楚瑾在做。 從最開始建,到住進來人,幾乎事事親力親為,她知道賺錢不易,所以善堂用的東西都是比了又比,盡可能選好的還價低的。 教書先生是楚瑾托關系找的,也有陸枕言找的告老的官員,還有知道楚瑾忙這些事,過來幫忙的手帕交。 其實是不是秦書妍她無所謂,既是庇護天下女子,那她便該把自己的私心放一放,秦書妍也是天下女子之一,所以楚瑾愿意。 可以說楚瑾的大部分心思都花在善堂上了,陸枕言偶爾會抱怨,回家比他還晚,在那上頭花的心思比給他花的心思多多了。 不過雖然話這么說,但是陸枕言閑時也會去善堂幫忙,就連兩人的女兒也會去。 擺擺桌子扶扶碗,什么都會搭把手,但女兒才幾歲,豆丁大的人,來也是玩得多。因為去得多,善堂的人都很喜歡她。 比起在家中繡花看書,楚瑾覺得做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說這些是多輕松的活兒,但做完之后心里暢快,看著那些女子,由原來的乞討變成有飯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賣,從前瑟瑟發抖現在能露出笑來,甚至能讀書識字,楚瑾就覺得心滿意足。 但如今能看出來的只有這些,在善堂的數百數千名女子總是臉上帶笑,干活賣力,其他更長遠的用處,楚瑾還看不出來。 三妹妹說,這是長久之計,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出成效來,興許善堂起作用時,楚瑾已經老了,或許她們都看不到那一日。 但為長遠計,善堂的確有用。 干元一年,善堂的柳姑娘練了一手刺繡絕技,靠自己都能養活自己,攢了些銀錢,搬出去住了。 許姑娘做菜不錯,去了一大戶人家做廚子,也算給自己謀了一條出路。 到干元三年,善堂已經辦了四年了,出去自立門戶或是嫁人的女子有一些,但更多的是留在善堂幫忙。 這些女子們感念善堂給了她們一個家,所以才愿意留下。 嫁人之后還不知過什么日子呢,不如留下,能吃飽穿暖,善堂可比她們爹娘夫君對她們好多了。 盛京不缺人就去別的地方,宛城、永城等地缺。 善堂的事忙不完,這日楚瑾一早起來,等陸枕言去上職后,跟陸母和女兒去樂善堂。 楚瑾的女兒叫陸知韞,名字是陸枕言起的,望女兒知書達理,懷珠韞玉。今年滿四歲了,模樣冰雪可愛,老老實實地牽著陸母的手,昨兒就說想要去善堂幫忙,今兒就去了,一臉歡喜。 陸母也總去善堂,她從前就常做繡品補貼家用,繡活不錯,就教那些姑娘們刺繡,要么就是跟著做棉衣,如今八月份還穿不到,但等些日子就能用了。 多的,還能送去西北,總有用武之地。 這就是善堂的另一個用處,善堂女子多擅長刺繡的不在少數,給西北和南方海軍做冬衣,既能賺些銀錢,還能給國庫節省開支,是兩方得利的事。 從陸宅到善堂有兩刻鐘的時間,馬車搖搖晃晃,陸母緊緊牽著陸知韞的手。 陸知韞這會兒正是話多的時候,什么都想問,陸母就耐著性子為之解答。楚瑾一邊算賬本,一邊分出絲心神聽祖孫倆談笑。 陸知韞問的事沒頭沒腦的,什么為何馬車會動啊,祖母為什么街道是這么寬的,今兒是什么日子,人怎么這么多? 過鬧街時還摸摸自己的肚子,“祖母,我看了那個包子就想吃它,怎么會這樣?” 楚瑾的目光從賬本上收回,低聲吩咐外頭伺候的丫鬟,“去買個肉包子。” 陸知韞舔了舔嘴唇,咽了口水,道:“母親,三個吧,你和祖母也得吃呀。” 楚瑾看了眼陸母,目光帶著詢問,陸母才在家里吃過早飯,道:“祖母不餓。” 陸知韞道:“那也三個吧,萬一吃了呢,就算不吃,女兒給吃了,也不會浪費。” 楚瑾也不餓,但還是吩咐買了三個。 陸母沒說什么,真吃不完她就給吃了,對陸知韞的事,她都不會插手。楚瑾也滿意這點,盡管跟著婆母住,可這么多年了,一直相安無事,婆婆還幫了不少忙。 陸知韞很聰明,“一個肉包子兩文錢,三個就是六文錢,母親,我說得對嗎。” 楚瑾笑著摸了摸陸知韞的腦袋,“對。” 陸知韞好吃這性子,有些像她二姨母,從前楚盈就是這樣,正經飯吃不少,到外面還能再吃。 哪怕一個包子,也得吃幾口。自己懶得出去,就使喚丫鬟。 楚瑾沒少見丫鬟給她跑腿。 楚盈如今還在海上,從前不出頭不出門的妹妹,如今也能獨當一面了,楚瑾如今已經不催楚盈嫁人了,每個人所求不一樣,就算日后有什么變故,還有她和三妹妹在呢。 楚家人不參與朝政,但利于百姓的東西,也能堵住悠悠眾口。 買了包子,丫鬟小跑著從轎簾那兒塞了進來。 陸知韞就在車里吃的,不大的人,卻能三四口吃下一個肉包子,吃完一個又吃一個,最后看看剩的那個,“反正去善堂還得干活呢,再吃一個吧。” 楚瑾也不勸,貪多肚子難受,下次就記著了。 陸知韞把最后一個包子吃完,馬車也到了善堂。 善堂越來越大,她們是從側門下的車,善堂護衛也是女子,身形精壯,是幾個不愛刺繡不愛讀書的人,就愛舞刀弄棒。 見了楚瑾幾人還行了個不太規矩的禮,“楚夫人好。” 楚瑾笑了笑,陸知韞跟著也笑了笑,三人進了善堂,楚瑾拉著陸知韞的手說道:“知韞,你知道為何這里叫善堂嗎。” 陸知韞想了想,道:“人之初,性本善,善定然是這個字,堂,殿也,善堂就是辦善事的地方。” 楚瑾笑了笑,她盼著有朝一日,自己老了之后,女兒能代替自己做這些。 “知韞說得沒錯,走吧。” 至于到底什么是善事,為何為女子而建,知韞還有很長時間去了解。 善堂堆著不少事,今日管事接了不少新人,楚瑾去看了看。 最小的才幾個月,還沒斷奶呢,在襁褓里哭個不停,模樣不錯,也沒病。這是撿來的,家里人嫌棄是個女嬰,就扔在了地里。 好在現在八月份,天不算冷,若是冬月,指定要凍死在外面。不過若非有善堂,沒人會撿一個這么大的女嬰。 大一些的也有,有的跟陸知韞差不多大的,有七八歲的,還有兩個十四五歲的,面黃肌瘦。 有一個看著底子不錯的,可眼中全是膽怯。 聽善堂的管事說,這個女子父母雙亡,跟著哥嫂住,幼時就開始做家務活,帶大了兩個侄子一個侄女,可轉眼兄長和嫂嫂把她賣了個好價錢。 逃出去的時候被她們看見,這才給救了出來。 花了銀子,贖身錢有五兩,兄嫂這才放人。 乍一看五兩銀子算不得多,但是人一多,這個五兩那個八兩的,加起來也不少。 撿孩子也沒那么容易撿的。 楚瑾道:“讓堂里的大夫來看看,沒什么事帶下去吧,洗個澡,吃點熱乎飯菜。給小的找一個乳母,你先照顧著。” 新帶話,有的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管事哎了一聲,眼中帶了幾分心疼,帶著人下去了。 從前剛來善堂的姑娘們也這樣,有三五個月才慢慢好了。那些傷疤,總有痊愈的時候。 以前那些事慢慢會忘記的,以后日子還長著呢。 比起在家中繡花看書,楚瑾覺得做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說這些是多輕松的活兒,但做完之后心里暢快,看著那些女子,由原來的乞討變成有飯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賣,從前瑟瑟發抖現在能露出笑來,甚至能讀書識字,楚瑾就覺得心滿意足。 但如今能看出來的只有這些,在善堂的數百數千名女子總是臉上帶笑,干活賣力,其他更長遠的用處,楚瑾還看不出來。 三妹妹說,這是長久之計,可能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出成效來,興許善堂起作用時,楚瑾已經老了,或許她們都看不到那一日。 但為長遠計,善堂的確有用。 干元一年,善堂的柳姑娘練了一手刺繡絕技,靠自己都能養活自己,攢了些銀錢,搬出去住了。 許姑娘做菜不錯,去了一大戶人家做廚子,也算給自己謀了一條出路。 到干元三年,善堂已經辦了四年了,出去自立門戶或是嫁人的女子有一些,但更多的是留在善堂幫忙。 這些女子們感念善堂給了她們一個家,所以才愿意留下。 嫁人之后還不知過什么日子呢,不如留下,能吃飽穿暖,善堂可比她們爹娘夫君對她們好多了。 盛京不缺人就去別的地方,宛城、永城等地缺。 善堂的事忙不完,這日楚瑾一早起來,等陸枕言去上職后,跟陸母和女兒去樂善堂。 楚瑾的女兒叫陸知韞,名字是陸枕言起的,望女兒知書達理,懷珠韞玉。今年滿四歲了,模樣冰雪可愛,老老實實地牽著陸母的手,昨兒就說想要去善堂幫忙,今兒就去了,一臉歡喜。 陸母也總去善堂,她從前就常做繡品補貼家用,繡活不錯,就教那些姑娘們刺繡,要么就是跟著做棉衣,如今八月份還穿不到,但等些日子就能用了。 多的,還能送去西北,總有用武之地。 這就是善堂的另一個用處,善堂女子多擅長刺繡的不在少數,給西北和南方海軍做冬衣,既能賺些銀錢,還能給國庫節省開支,是兩方得利的事。 從陸宅到善堂有兩刻鐘的時間,馬車搖搖晃晃,陸母緊緊牽著陸知韞的手。 陸知韞這會兒正是話多的時候,什么都想問,陸母就耐著性子為之解答。楚瑾一邊算賬本,一邊分出絲心神聽祖孫倆談笑。 陸知韞問的事沒頭沒腦的,什么為何馬車會動啊,祖母為什么街道是這么寬的,今兒是什么日子,人怎么這么多? 過鬧街時還摸摸自己的肚子,“祖母,我看了那個包子就想吃它,怎么會這樣?” 楚瑾的目光從賬本上收回,低聲吩咐外頭伺候的丫鬟,“去買個肉包子。” 陸知韞舔了舔嘴唇,咽了口水,道:“母親,三個吧,你和祖母也得吃呀。” 楚瑾看了眼陸母,目光帶著詢問,陸母才在家里吃過早飯,道:“祖母不餓。” 陸知韞道:“那也三個吧,萬一吃了呢,就算不吃,女兒給吃了,也不會浪費。” 楚瑾也不餓,但還是吩咐買了三個。 陸母沒說什么,真吃不完她就給吃了,對陸知韞的事,她都不會插手。楚瑾也滿意這點,盡管跟著婆母住,可這么多年了,一直相安無事,婆婆還幫了不少忙。 陸知韞很聰明,“一個肉包子兩文錢,三個就是六文錢,母親,我說得對嗎。” 楚瑾笑著摸了摸陸知韞的腦袋,“對。” 陸知韞好吃這性子,有些像她二姨母,從前楚盈就是這樣,正經飯吃不少,到外面還能再吃。 哪怕一個包子,也得吃幾口。自己懶得出去,就使喚丫鬟。 楚瑾沒少見丫鬟給她跑腿。 楚盈如今還在海上,從前不出頭不出門的妹妹,如今也能獨當一面了,楚瑾如今已經不催楚盈嫁人了,每個人所求不一樣,就算日后有什么變故,還有她和三妹妹在呢。 楚家人不參與朝政,但利于百姓的東西,也能堵住悠悠眾口。 買了包子,丫鬟小跑著從轎簾那兒塞了進來。 陸知韞就在車里吃的,不大的人,卻能三四口吃下一個肉包子,吃完一個又吃一個,最后看看剩的那個,“反正去善堂還得干活呢,再吃一個吧。” 楚瑾也不勸,貪多肚子難受,下次就記著了。 陸知韞把最后一個包子吃完,馬車也到了善堂。 善堂越來越大,她們是從側門下的車,善堂護衛也是女子,身形精壯,是幾個不愛刺繡不愛讀書的人,就愛舞刀弄棒。 見了楚瑾幾人還行了個不太規矩的禮,“楚夫人好。” 楚瑾笑了笑,陸知韞跟著也笑了笑,三人進了善堂,楚瑾拉著陸知韞的手說道:“知韞,你知道為何這里叫善堂嗎。” 陸知韞想了想,道:“人之初,性本善,善定然是這個字,堂,殿也,善堂就是辦善事的地方。” 楚瑾笑了笑,她盼著有朝一日,自己老了之后,女兒能代替自己做這些。 “知韞說得沒錯,走吧。” 至于到底什么是善事,為何為女子而建,知韞還有很長時間去了解。 善堂堆著不少事,今日管事接了不少新人,楚瑾去看了看。 最小的才幾個月,還沒斷奶呢,在襁褓里哭個不停,模樣不錯,也沒病。這是撿來的,家里人嫌棄是個女嬰,就扔在了地里。 好在現在八月份,天不算冷,若是冬月,指定要凍死在外面。不過若非有善堂,沒人會撿一個這么大的女嬰。 大一些的也有,有的跟陸知韞差不多大的,有七八歲的,還有兩個十四五歲的,面黃肌瘦。 有一個看著底子不錯的,可眼中全是膽怯。 聽善堂的管事說,這個女子父母雙亡,跟著哥嫂住,幼時就開始做家務活,帶大了兩個侄子一個侄女,可轉眼兄長和嫂嫂把她賣了個好價錢。 逃出去的時候被她們看見,這才給救了出來。 花了銀子,贖身錢有五兩,兄嫂這才放人。 乍一看五兩銀子算不得多,但是人一多,這個五兩那個八兩的,加起來也不少。 撿孩子也沒那么容易撿的。 楚瑾道:“讓堂里的大夫來看看,沒什么事帶下去吧,洗個澡,吃點熱乎飯菜。給小的找一個乳母,你先照顧著。” 新帶話,有的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管事哎了一聲,眼中帶了幾分心疼,帶著人下去了。 從前剛來善堂的姑娘們也這樣,有三五個月才慢慢好了。那些傷疤,總有痊愈的時候。 以前那些事慢慢會忘記的,以后日子還長著呢。 比起在家中繡花看書,楚瑾覺得做這些更有意思,也不是說這些是多輕松的活兒,但做完之后心里暢快,看著那些女子,由原來的乞討變成有飯吃有活做,那些被打被賣,從前瑟瑟發抖現在能露出笑來,甚至能讀書識字,楚瑾就覺得心滿意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