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76章 結局-《和前男友穿到七零》


    第(3/3)頁

    于是,胖崽就從一年級二班挪到了二年級二班,喝鐵花他們幾個一個班,上下學就更方便了。

    上了一個學期,考了滿分回來,胖崽給家里親朋好友都打了一輪電話顯擺。

    宋雨晴和趙平生放心了,這個崽多少還是遺傳了他們兩人的智商的。

    暫時不需要他們幫忙做額外輔導,讓他們保住了自己的好脾氣。

    這脾氣一好,就很想多帶胖崽出去玩,羊城有點意思的地方,他們都準備花上幾年的節假日去轉個遍。

    胖崽房間里還多了個柜子,專門用來裝她那些玩偶和洋娃娃的。

    樓下的小房間光是裝她的那些書就已經夠擠了,再過幾年,小房間都要滿了。

    書房里多了張長桌,一家三口學習/辦公的地方涇渭分明。

    但總會學著學著,就擠到中間的新桌子前,他們會一起探索一本有趣的新書。

    可能是和醫學相關,可能是和繪畫相關,也可能只是個簡單的童話故事。

    1980年的開頭,他們一家三口又去市區看房子,就在三中的附近。

    兩個小院子相鄰著,都是一家的。人家要賣了房子到別的地方生活了,所以才舍得把以前的老房子賣了,到新地方去重新置辦家產。

    賣房的人利落,宋雨晴也定得爽快。

    兩方拿著證件到房管局辦過戶,一手交錢一手交房,這兩套房子,又到了他們家里來。

    這邊離得遠,宋雨晴還特別交代了胖崽不能說出去,大院的人就不知道他們家又買了房子。

    房子都還好好的,宋雨晴就托給了幫忙介紹買房的人租出去,省得房子空著會放壞。

    不止他們家買了房,還有馬添家也在附近買了一套房,說再攢攢,以后再多買一套。

    他們也沒想瞞著溫良兩口子,就提了兩次覺得現在買房好,后頭也聽說溫良、蔡天和也跟著買了。

    就三中附近的地段,以后也不愁房子跌價。

    宋雨晴看著家里的三張房契特別滿意。

    二月份,宋紅旗生了對雙胞胎。

    滿了兩個月后才辦的滿月酒,胖崽可算是看到小姨家的弟弟妹妹了。

    徹底地放了心:媽媽沒有騙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沒丟。

    到了年底,小舅家也多了對弟弟妹妹,胖崽忙得很,一下摸摸這個的小手,一會兒得公平地去摸摸那個的小腳。

    四個小娃娃夠她自己玩過家家了。

    宋雨晴和趙平生感慨道:“說她長大了吧,又還是挺幼稚。說她幼稚吧,她知道的也不少。”

    趙平生笑了笑,說小孩善變呢。

    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有些人讀了三年或者三年半就能提前畢業,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姜鳳霞和周斯平都在81年年初的時候拿到畢業證書。

    姜鳳霞回到了海島原單位報道,剛回去,就被調到了市里的大單位。

    周斯平最后被留在了羊城的教育局,同年夏天,工作走上了正軌后,回了一趟海島弘安生產隊,把李思悅和孩子都接到了羊城。

    張慶國和吳向東則是做起了生意,沒少在羊城和海島之間來回跑。

    82年的七月,楚小云要來羊城學習,衛長順請了假,帶著孩子一起過來。

    還給其他人都打了電話。

    除了在海市的呂青松和吳阿珠有工作纏身走不開,知青小院當年的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群小孩嘰嘰喳喳地聊天,簡直是一場“筆友見面會”。

    畢竟他們對于彼此的認識,很多來自父母收到的信件。

    “我就說,還是來宋同志家里自己動手好,外頭的飯店再好,都沒趙醫生和宋同志做的飯菜香。”

    “就是差了點。”

    “差啥?沒差啊。”

    “差了李思悅做的豆腐、吳向東泡的酸筍,哎,還得是你們做的最正宗。”

    “哈哈!楚老師,以后常來羊城,豆腐和酸筍肯定是有的。”

    “老張,你要定居羊城了啊?”

    “還談不上,以后在這買套房子,就定這兒了。吶,吳向東媳婦就是羊城的,他肯定是要留在這了。”

    “那你也趕緊的,以后總不用愁養不起媳婦孩子了吧?”

    “好說哈哈。以后我家娃比你們幾個的小不少了。”

    一幫人在家里忙活準備今天的午飯,胖崽已經帶著一群小孩出去玩了,等到準備吃飯的點才一個個笑嘻嘻地跑回來,嘴角還有沒擦干凈的零食碎渣。

    “咱們得碰一個,認識十二年了,這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

    “是啊,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你看,我這白頭發都冒出來了。”

    “來來來,碰一個。”

    “趙醫生的廚藝,是這個。”張慶國比了個大拇指。

    “就是這個味道,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個油悶大蝦的味,還是宋同志做的最好吃。”

    “是啊是啊,一絕!”

    胖崽抬頭疑惑地看著大家。

    油燜大蝦還是爸爸做的最好吃,但她怕媽媽傷心,每次都夸媽媽。

    這幫叔叔阿姨,應該是沒吃過爸爸做的油燜大蝦吧?

    于是,胖崽也夸自己媽媽做的最好吃。

    宋雨晴看向自家的貼心崽,笑了。

    胖崽哪里知道,大人吃是當年美好的回憶。在日復一日的勞動生活里,從天而降的、與眾不同的美味,經過歲月沉淀,已經無法超越了。

    畢竟,人生能有多少個十二年?

    83年的那個暑假,胖崽某天去泳池游泳回來,就聽到媽媽宣布,爸爸要去海島出差,她們也過去玩幾天。

    海島,那是她整個童年里最神秘的一個地方。

    很多爸爸媽媽的朋友都有關于海島的記憶,爸爸媽媽曾在那里工作、結婚。

    媽媽說,她剛到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在海島住了一段時間。

    “媽媽,看旁邊的大船。”

    “那是紅衛號。”

    “爸爸媽媽去海島工作,也是坐的紅衛號嗎?”

    “媽媽是,爸爸坐的補給艦過去的。但是爸爸也坐過紅衛號。”

    “哦哦,我知道了。爸爸媽媽都去海島,然會就在海島認識了,結了婚,然后就有我了。是不是?”

    “......算是吧。”

    初來到這個世界,轉了一圈最后踏上紅衛號去了海島,到了弘安生產隊,有幸與趙平生于人海茫茫中重逢,又有了胖崽。

    趙平生買了吃的過來,這會兒也要開始登船了。

    拎起行李,走在前面開路。

    “雨晴,走了。”

    “來了。胖崽,快跟上。”

    “哦哦,我也來啦。媽媽,爸爸牽你了,你快牽住我......”

    “曉曉說,以后她給我帶她奶奶做的糕點,我給她帶書看。那我就去讀二年級吧。”

    胖崽這幾天來的糾結得到了圓滿解決,多喝了一碗骨頭湯,還說喝骨頭湯可以長高。

    于是,胖崽就從一年級二班挪到了二年級二班,喝鐵花他們幾個一個班,上下學就更方便了。

    上了一個學期,考了滿分回來,胖崽給家里親朋好友都打了一輪電話顯擺。

    宋雨晴和趙平生放心了,這個崽多少還是遺傳了他們兩人的智商的。

    暫時不需要他們幫忙做額外輔導,讓他們保住了自己的好脾氣。

    這脾氣一好,就很想多帶胖崽出去玩,羊城有點意思的地方,他們都準備花上幾年的節假日去轉個遍。

    胖崽房間里還多了個柜子,專門用來裝她那些玩偶和洋娃娃的。

    樓下的小房間光是裝她的那些書就已經夠擠了,再過幾年,小房間都要滿了。

    書房里多了張長桌,一家三口學習/辦公的地方涇渭分明。

    但總會學著學著,就擠到中間的新桌子前,他們會一起探索一本有趣的新書。

    可能是和醫學相關,可能是和繪畫相關,也可能只是個簡單的童話故事。

    1980年的開頭,他們一家三口又去市區看房子,就在三中的附近。

    兩個小院子相鄰著,都是一家的。人家要賣了房子到別的地方生活了,所以才舍得把以前的老房子賣了,到新地方去重新置辦家產。

    賣房的人利落,宋雨晴也定得爽快。

    兩方拿著證件到房管局辦過戶,一手交錢一手交房,這兩套房子,又到了他們家里來。

    這邊離得遠,宋雨晴還特別交代了胖崽不能說出去,大院的人就不知道他們家又買了房子。

    房子都還好好的,宋雨晴就托給了幫忙介紹買房的人租出去,省得房子空著會放壞。

    不止他們家買了房,還有馬添家也在附近買了一套房,說再攢攢,以后再多買一套。

    他們也沒想瞞著溫良兩口子,就提了兩次覺得現在買房好,后頭也聽說溫良、蔡天和也跟著買了。

    就三中附近的地段,以后也不愁房子跌價。

    宋雨晴看著家里的三張房契特別滿意。

    二月份,宋紅旗生了對雙胞胎。

    滿了兩個月后才辦的滿月酒,胖崽可算是看到小姨家的弟弟妹妹了。

    徹底地放了心:媽媽沒有騙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沒丟。

    到了年底,小舅家也多了對弟弟妹妹,胖崽忙得很,一下摸摸這個的小手,一會兒得公平地去摸摸那個的小腳。

    四個小娃娃夠她自己玩過家家了。

    宋雨晴和趙平生感慨道:“說她長大了吧,又還是挺幼稚。說她幼稚吧,她知道的也不少。”

    趙平生笑了笑,說小孩善變呢。

    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有些人讀了三年或者三年半就能提前畢業,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姜鳳霞和周斯平都在81年年初的時候拿到畢業證書。

    姜鳳霞回到了海島原單位報道,剛回去,就被調到了市里的大單位。

    周斯平最后被留在了羊城的教育局,同年夏天,工作走上了正軌后,回了一趟海島弘安生產隊,把李思悅和孩子都接到了羊城。

    張慶國和吳向東則是做起了生意,沒少在羊城和海島之間來回跑。

    82年的七月,楚小云要來羊城學習,衛長順請了假,帶著孩子一起過來。

    還給其他人都打了電話。

    除了在海市的呂青松和吳阿珠有工作纏身走不開,知青小院當年的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群小孩嘰嘰喳喳地聊天,簡直是一場“筆友見面會”。

    畢竟他們對于彼此的認識,很多來自父母收到的信件。

    “我就說,還是來宋同志家里自己動手好,外頭的飯店再好,都沒趙醫生和宋同志做的飯菜香。”

    “就是差了點。”

    “差啥?沒差啊。”

    “差了李思悅做的豆腐、吳向東泡的酸筍,哎,還得是你們做的最正宗。”

    “哈哈!楚老師,以后常來羊城,豆腐和酸筍肯定是有的。”

    “老張,你要定居羊城了啊?”

    “還談不上,以后在這買套房子,就定這兒了。吶,吳向東媳婦就是羊城的,他肯定是要留在這了。”

    “那你也趕緊的,以后總不用愁養不起媳婦孩子了吧?”

    “好說哈哈。以后我家娃比你們幾個的小不少了。”

    一幫人在家里忙活準備今天的午飯,胖崽已經帶著一群小孩出去玩了,等到準備吃飯的點才一個個笑嘻嘻地跑回來,嘴角還有沒擦干凈的零食碎渣。

    “咱們得碰一個,認識十二年了,這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

    “是啊,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你看,我這白頭發都冒出來了。”

    “來來來,碰一個。”

    “趙醫生的廚藝,是這個。”張慶國比了個大拇指。

    “就是這個味道,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個油悶大蝦的味,還是宋同志做的最好吃。”

    “是啊是啊,一絕!”

    胖崽抬頭疑惑地看著大家。

    油燜大蝦還是爸爸做的最好吃,但她怕媽媽傷心,每次都夸媽媽。

    這幫叔叔阿姨,應該是沒吃過爸爸做的油燜大蝦吧?

    于是,胖崽也夸自己媽媽做的最好吃。

    宋雨晴看向自家的貼心崽,笑了。

    胖崽哪里知道,大人吃是當年美好的回憶。在日復一日的勞動生活里,從天而降的、與眾不同的美味,經過歲月沉淀,已經無法超越了。

    畢竟,人生能有多少個十二年?

    83年的那個暑假,胖崽某天去泳池游泳回來,就聽到媽媽宣布,爸爸要去海島出差,她們也過去玩幾天。

    海島,那是她整個童年里最神秘的一個地方。

    很多爸爸媽媽的朋友都有關于海島的記憶,爸爸媽媽曾在那里工作、結婚。

    媽媽說,她剛到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在海島住了一段時間。

    “媽媽,看旁邊的大船。”

    “那是紅衛號。”

    “爸爸媽媽去海島工作,也是坐的紅衛號嗎?”

    “媽媽是,爸爸坐的補給艦過去的。但是爸爸也坐過紅衛號。”

    “哦哦,我知道了。爸爸媽媽都去海島,然會就在海島認識了,結了婚,然后就有我了。是不是?”

    “......算是吧。”

    初來到這個世界,轉了一圈最后踏上紅衛號去了海島,到了弘安生產隊,有幸與趙平生于人海茫茫中重逢,又有了胖崽。

    趙平生買了吃的過來,這會兒也要開始登船了。

    拎起行李,走在前面開路。

    “雨晴,走了。”

    “來了。胖崽,快跟上。”

    “哦哦,我也來啦。媽媽,爸爸牽你了,你快牽住我......”

    “曉曉說,以后她給我帶她奶奶做的糕點,我給她帶書看。那我就去讀二年級吧。”

    胖崽這幾天來的糾結得到了圓滿解決,多喝了一碗骨頭湯,還說喝骨頭湯可以長高。

    于是,胖崽就從一年級二班挪到了二年級二班,喝鐵花他們幾個一個班,上下學就更方便了。

    上了一個學期,考了滿分回來,胖崽給家里親朋好友都打了一輪電話顯擺。

    宋雨晴和趙平生放心了,這個崽多少還是遺傳了他們兩人的智商的。

    暫時不需要他們幫忙做額外輔導,讓他們保住了自己的好脾氣。

    這脾氣一好,就很想多帶胖崽出去玩,羊城有點意思的地方,他們都準備花上幾年的節假日去轉個遍。

    胖崽房間里還多了個柜子,專門用來裝她那些玩偶和洋娃娃的。

    樓下的小房間光是裝她的那些書就已經夠擠了,再過幾年,小房間都要滿了。

    書房里多了張長桌,一家三口學習/辦公的地方涇渭分明。

    但總會學著學著,就擠到中間的新桌子前,他們會一起探索一本有趣的新書。

    可能是和醫學相關,可能是和繪畫相關,也可能只是個簡單的童話故事。

    1980年的開頭,他們一家三口又去市區看房子,就在三中的附近。

    兩個小院子相鄰著,都是一家的。人家要賣了房子到別的地方生活了,所以才舍得把以前的老房子賣了,到新地方去重新置辦家產。

    賣房的人利落,宋雨晴也定得爽快。

    兩方拿著證件到房管局辦過戶,一手交錢一手交房,這兩套房子,又到了他們家里來。

    這邊離得遠,宋雨晴還特別交代了胖崽不能說出去,大院的人就不知道他們家又買了房子。

    房子都還好好的,宋雨晴就托給了幫忙介紹買房的人租出去,省得房子空著會放壞。

    不止他們家買了房,還有馬添家也在附近買了一套房,說再攢攢,以后再多買一套。

    他們也沒想瞞著溫良兩口子,就提了兩次覺得現在買房好,后頭也聽說溫良、蔡天和也跟著買了。

    就三中附近的地段,以后也不愁房子跌價。

    宋雨晴看著家里的三張房契特別滿意。

    二月份,宋紅旗生了對雙胞胎。

    滿了兩個月后才辦的滿月酒,胖崽可算是看到小姨家的弟弟妹妹了。

    徹底地放了心:媽媽沒有騙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沒丟。

    到了年底,小舅家也多了對弟弟妹妹,胖崽忙得很,一下摸摸這個的小手,一會兒得公平地去摸摸那個的小腳。

    四個小娃娃夠她自己玩過家家了。

    宋雨晴和趙平生感慨道:“說她長大了吧,又還是挺幼稚。說她幼稚吧,她知道的也不少。”

    趙平生笑了笑,說小孩善變呢。

    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有些人讀了三年或者三年半就能提前畢業,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姜鳳霞和周斯平都在81年年初的時候拿到畢業證書。

    姜鳳霞回到了海島原單位報道,剛回去,就被調到了市里的大單位。

    周斯平最后被留在了羊城的教育局,同年夏天,工作走上了正軌后,回了一趟海島弘安生產隊,把李思悅和孩子都接到了羊城。

    張慶國和吳向東則是做起了生意,沒少在羊城和海島之間來回跑。

    82年的七月,楚小云要來羊城學習,衛長順請了假,帶著孩子一起過來。

    還給其他人都打了電話。

    除了在海市的呂青松和吳阿珠有工作纏身走不開,知青小院當年的人又聚到了一起。

    一群小孩嘰嘰喳喳地聊天,簡直是一場“筆友見面會”。

    畢竟他們對于彼此的認識,很多來自父母收到的信件。

    “我就說,還是來宋同志家里自己動手好,外頭的飯店再好,都沒趙醫生和宋同志做的飯菜香。”

    “就是差了點。”

    “差啥?沒差啊。”

    “差了李思悅做的豆腐、吳向東泡的酸筍,哎,還得是你們做的最正宗。”

    “哈哈!楚老師,以后常來羊城,豆腐和酸筍肯定是有的。”

    “老張,你要定居羊城了啊?”

    “還談不上,以后在這買套房子,就定這兒了。吶,吳向東媳婦就是羊城的,他肯定是要留在這了。”

    “那你也趕緊的,以后總不用愁養不起媳婦孩子了吧?”

    “好說哈哈。以后我家娃比你們幾個的小不少了。”

    一幫人在家里忙活準備今天的午飯,胖崽已經帶著一群小孩出去玩了,等到準備吃飯的點才一個個笑嘻嘻地跑回來,嘴角還有沒擦干凈的零食碎渣。

    “咱們得碰一個,認識十二年了,這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

    “是啊,日子刷刷地就過去了,你看,我這白頭發都冒出來了。”

    “來來來,碰一個。”

    “趙醫生的廚藝,是這個。”張慶國比了個大拇指。

    “就是這個味道,別人都做不出來這個油悶大蝦的味,還是宋同志做的最好吃。”

    “是啊是啊,一絕!”

    胖崽抬頭疑惑地看著大家。

    油燜大蝦還是爸爸做的最好吃,但她怕媽媽傷心,每次都夸媽媽。

    這幫叔叔阿姨,應該是沒吃過爸爸做的油燜大蝦吧?

    于是,胖崽也夸自己媽媽做的最好吃。

    宋雨晴看向自家的貼心崽,笑了。

    胖崽哪里知道,大人吃是當年美好的回憶。在日復一日的勞動生活里,從天而降的、與眾不同的美味,經過歲月沉淀,已經無法超越了。

    畢竟,人生能有多少個十二年?

    83年的那個暑假,胖崽某天去泳池游泳回來,就聽到媽媽宣布,爸爸要去海島出差,她們也過去玩幾天。

    海島,那是她整個童年里最神秘的一個地方。

    很多爸爸媽媽的朋友都有關于海島的記憶,爸爸媽媽曾在那里工作、結婚。

    媽媽說,她剛到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在海島住了一段時間。

    “媽媽,看旁邊的大船。”

    “那是紅衛號。”

    “爸爸媽媽去海島工作,也是坐的紅衛號嗎?”

    “媽媽是,爸爸坐的補給艦過去的。但是爸爸也坐過紅衛號。”

    “哦哦,我知道了。爸爸媽媽都去海島,然會就在海島認識了,結了婚,然后就有我了。是不是?”

    “......算是吧。”

    初來到這個世界,轉了一圈最后踏上紅衛號去了海島,到了弘安生產隊,有幸與趙平生于人海茫茫中重逢,又有了胖崽。

    趙平生買了吃的過來,這會兒也要開始登船了。

    拎起行李,走在前面開路。

    “雨晴,走了。”

    “來了。胖崽,快跟上。”

    “哦哦,我也來啦。媽媽,爸爸牽你了,你快牽住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