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簡單一句話,就是有錢人變多了。 而當人們有了錢的第一件事,除了滿足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最看重的便是教育問題了。 因為在大唐,雖然以武立國,但隨著日子的發展,人們也都漸漸接受了一個共同的認知。 那便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尤其在李世民開了恩科之后,但凡家里財力能夠支持的,一般人家都愿意讓孩子去讀書開蒙。 以前的教育,只屬于大唐頂級權貴層才有這個資格。 人們常說,恩出于上,其實這個“上”是很容易被忽視的。 在絕大多數功勛子弟眼中,這個“上”或許并不是自己這位皇帝。 而是他們祖上那積累的軍功以及百年世家,留下來的底蘊。 門蔭也好,入仕也好,說白了,不過是皇帝拿來拉攏他們的手段。 兩者之間,更像是一場交易,所以也就更談不上什么恩情了。 可隨著魏叔玉的礦場學堂的出現,讓李世民意識到,人才的選拔似乎可以往下夠一夠了。 以眼下的條件,雖說還不能做到人人有書讀的地步,但即便是稍稍將條件放寬,李世民就發現可用之才便以數倍,甚至于數十倍的涌現出來。 比如說那皇榜前十名中,出自白身的那幾個孩子。 又比如這一次學堂反擊戰里面,出盡風頭的金科探花,裴行儉。 這些人能夠脫穎而出,完全靠的是自己,相較于那些功勛子弟來說,這些人對自己的擁護以及忠誠可是高上太多了。 如果說在之前,李世民還沒有傾向拔高魏叔玉那學堂地位的意思,可經此一事之后,位于盩厔郊外那座小小的學堂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可就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 “恩師,那……皇家學堂的事情……” 眼見李世民心情不錯,魏叔玉不禁想舊事重提,看看能不能早點把這個名分給定下來。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有了“皇家學堂”這個名堂,后面許多事情做起來就容易多了。 “此事……” 聽到魏叔玉的話,李世民心中也是有些意動。 可是一想到盧玉山與謝恒已經為了此事,已經病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