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圣人!” 聽到這個詞語,一陣涼風從屋子里滑過,也不知道是這股涼風太過詭異。 屋子里,所有人都不由打了一個冷顫。 王崇在短暫的震驚之后,已經回過神來。 他深深看了魏叔玉一眼,眼見這個少年一臉平靜,似乎并不是在開玩笑,于是眉頭不由皺得更深了。 要知道,古往今來,能夠稱呼圣人的人,或許有許多。 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那里面的圣人也有不少。 可歷朝歷代,直至眼下為止,真正被朝廷認可為圣人的,卻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孔家的那位,萬世之表——孔子。 至于孟子,那是到了中唐時期,由韓愈開始,直至兩宋,明清,才將孟子的地位不斷提升了上去。 所以,對于王崇來說,魏叔玉的那句話著實有些嚇人。 其言下之意,差不多等于說是讓王家出一個孔子那樣的圣人。 王崇聽了,心臟頓時就有些承受不了。 他想來想去,魏叔玉這小子當不會那么無聊,開出這樣的玩笑出來,到了最后,他只能想到一個解釋,便試探道: “魏縣子所謂的‘圣人’,莫不是教我王家學那董仲舒?也給陛下進獻什么奇策?”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一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直接讓漢武帝的統治地位,直達巔峰。 董仲舒對于后世入門子弟來說,勉強說是一個圣人,也勉強說得過去。 若是這魏叔玉真有此等想法,借他們王家之口,說給李世民聽的話,這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只不過,若是想要借此,就完全掌控王家的話,那還得看這奇策有多大的影響力,又能給王家帶來多少的好處。 若真的能像大漢董仲舒那樣,讓整個天下都為之震撼的話,那王家徹底歸順,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聽到這話,魏叔玉笑著搖了搖頭,道: “漢武帝與董仲舒那樣的際遇,幾千年來才能出一個,哪里是那么好模仿的……更何況,若王大人真有了那樣的韜略,真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向陛下進言嗎?” 王崇原本眼神中,還帶著一絲憧憬,可在聽完魏叔玉的話之后,整個人也頹然地坐了下來。 是啊,那董仲舒雖說因為“天人感應”,青史留名,可當時的氣氛卻遠比現在要寬松許多。 而且有著皇帝的支持,許多事情推行起來,也都變得簡單了許多。 可饒是如此,董仲舒到了晚年,依然得夾著尾巴做人,整個人都變得低調了起來。 為什么會這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