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眼見魏叔玉不肯說,王崇也不好逼得太緊,只好講一講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微言大義,非當世大儒,說不出如此的感悟……” 王崇想了想,又搖了搖頭,道: “不!這段話,怕是當時大儒也沒有人能說出來,怕是只有上古時期的先賢們,有感而發,最后被弟子收錄而成的吧?” 聞言,魏叔玉暗暗點頭,驚嘆這王家家主看似貌不驚人,想不到確實還有兩把刷子。 因為這句話,確實不是當代的那個大儒說的,更不是什么上古時期,某個大賢留下的只言片語。 事實上,這句話乃是來自于八百多年之后,那位被譽為歷史上最后一個“圣人”,王陽明的語錄。 王陽明之所以被稱之為“圣人”,便是他完成了圣人的三件事:立功,立德,立言,是為三不朽。 前世的時候,魏叔玉也算是一個研究王陽明的愛好者,因此對于他的理論與想法,都極為熟稔。 這時候,給王崇講授的時候,自然也是信手拈來。 在大致講完王陽明的理論之后,王崇已經兩眼放光,要不是魏叔玉攔著,王崇已然要跪在地上了。 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對這門學問的尊敬之情。 “魏縣子,不知此門學問可有稱謂?”王崇一臉敬畏地對著魏叔玉說道,手上已然行著弟子之禮。 這是已經把魏叔玉當作授業恩師了。 魏叔玉點了點頭,笑道: “有的,此之為‘心學’!” “心學?此為何意啊?”王崇一臉疑惑。 魏叔玉沒有回答,而是走到房間門口,“啪”的一聲,推開房門,屋外恰好有一旗桿,上面掛著一個王家的王字。 此時,一陣清風吹過,旗幟立時飛揚起來。 魏叔玉指了指旗桿,問道: “王大人,你看那邊,你覺得是旗在動,還是風在動?” “這……”王崇眉頭緊鎖,半天都回答不出來。 見狀,魏叔玉淡淡一笑,極為瀟灑道: “既不是旗動,也不是風動,乃是仁者,心動!此所謂‘心學’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