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洛陽城修繕一新的宮殿上,琉璃瓦在光芒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宮殿前的漢白玉臺階,被擦拭得一塵不染。劉辯端坐在龍椅之上,龍椅由珍貴的檀木制成,雕龍畫鳳,盡顯威嚴。 他俯瞰著殿下群臣,心中感慨萬千。 如今大漢疆土雖已收復,但歷經(jīng)多年戰(zhàn)亂,經(jīng)濟千瘡百孔,民生艱難。唯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讓大漢重新走向繁榮昌盛。? “朕深思許久,決定對朝廷制度進行改革。將三公九卿制改為三省六部制,明確職責,分工協(xié)作,以提高行政效率。” “同時,鑒于印刷術與造紙術的改進,知識得以更廣泛地傳播,朕還打算推出科舉制,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為大漢效力。” 劉辯的聲音堅定有力,在空曠的大殿內久久回蕩,打破了原本的寂靜。? 此言一出,群臣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些年輕官員,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曙光,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而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員,則臉色陰沉,眉頭緊皺,眼中充滿了不滿,他們深知這些改革舉措將對自己的利益造成巨大沖擊。? 太尉楊彪身材高大,面容威嚴,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 他率先站出來反對,袍袖一甩,聲如洪鐘:“陛下,三公九卿制乃祖宗所定,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早已根深蒂固,是我大漢的立國之本。如今貿(mào)然更改,恐怕會引起朝堂動蕩,人心不穩(wěn)。” “再者,科舉制選拔平民子弟為官,會打破現(xiàn)有的政治格局,動搖我世家的根基,此例一開,后患無窮,萬萬不可!” “自高祖開國以來,世家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若因這科舉制寒了世家的心,恐非國家之福。我楊家世代忠良,為大漢鎮(zhèn)守邊疆,如今卻要被這新政打破秩序,實在難以接受。”? 劉辯目光如炬,直視楊彪,毫不退縮地說道:“楊太尉,如今大漢面臨諸多問題,內有民生疾苦,外有強敵環(huán)伺。若不改革,如何振興?” “世家子弟憑借出身便能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卻未必有真才實學,能為百姓謀福祉。據(jù)朕所知,不少世家子弟沉迷于聲色犬馬,不理政務,致使地方政務混亂,百姓怨聲載道。” “洛陽城郊的百姓,因世家強占土地,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許多家庭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只能背井離鄉(xiāng),四處乞討。科舉制能選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抱負的人才,為大漢注入新的活力,有何不可?”? 司徒王允也上前說道:“陛下,楊太尉所言不無道理。改革事關重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謹慎行事。若操之過急,恐引發(fā)各方矛盾,導致局勢失控。臣建議先在部分地區(qū)試點,觀察效果后再全面推行。如此,既能降低風險,又能為全面推行積累經(jīng)驗。”? 劉辯微微皺眉,語氣堅定地說道:“朕意已決。改革雖會遇到阻力,但為了大漢的未來,為了天下百姓,必須推行。諸位愛卿,應順應時代潮流,支持朕的決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