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臺記者報道,今天下午三點十五分,備受全球關注的人機圍棋大戰第五局于爛柯山落下帷幕。我國著名棋手易征九段在中盤階段展現出卓越的掌控力,成功擊敗人工智能“絕藝”,最終以五比零的絕對優勢贏得整場系列賽的勝利。 這一結果無疑再次向世界宣告:在圍棋這一深邃而復雜的智力領域中,人類智慧依然保持著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人工智能目前尚未能突破由頂尖棋手所構筑的壁壘。 賽后,人工智能研發團隊接受了本臺記者的采訪,就比賽結果與后續計劃作出了回應…” 電視中傳來新聞播報聲,張老板面色陰沉,沒等節目播完就直接按下遙控器關閉了電視。這場人機對決的熱度已經持續發酵了整整十天,就連昨天比賽已徹底結束,媒體和公眾的討論卻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 自己家的簽約棋手戰勝自己家的人工智能,也不知道到底應不應該高興。 不過此時此刻,張老板更關注的并非是已經塵埃落定的易機之戰,而是接下來人工智能與其他人類棋手即將展開的網絡對局。 他比誰都清楚,輸給易征尚可解釋為對手過于強大,易征將近一年的無敗績已經展現了他遠超其他頂尖棋手的絕強統治力,是完全獨一檔的t0存在。 可若在對陣其他人類高手時,“絕藝”仍無法展現出壓倒性優勢,甚至陷入苦戰,那就說明當前人工智能的自我實力評估系統存在嚴重缺陷——它可能根本判斷不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如果真的證明這一點,是后續研發中必須嚴肅調整的關鍵。否則,萬一將來它再次自評達到“五千分”,實際卻僅具備四千分的水平,那么再次公然落敗,無疑將是又一記響亮的耳光,淪為行業笑柄。 輸一次,或許還能放幾句狠話挽回顏面;再輸第二次,公眾的信賴就會大幅動搖;而若到了第三次失敗,恐怕連關注度都沒有了。 這樣想著,張老板打開了自己的網站,看著上面剛剛開始的對局。 本次挑戰賽全部于線上進行,不同于此前易征參與的那種正式慢棋比賽,賽制設計更緊湊:雙方基本用時僅十分鐘,外加三次三十秒讀秒。雖說相較于一般網絡快棋已略顯寬松,但仍屬于超快棋范疇。 若非如此,也無法實現一天之內完成十局對弈的安排。 第一個登場的是因為被幸運選中的新羅七段,不過說真的,新羅東瀛的段位某種程度上實在是太水了,九段當中都有步伐沒有高段實力的水貨,就不要說還是七段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