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個月,只要他再活兩個月,說不準就可以撐過死期,或是靺鞨在這兩個月打敗契丹,趕來援救…… 元和帝死守孤城,謝蘭臣也不強攻,只派兵圍城,耐心等待,又在城外筑起高臺,令聲音洪亮之人,每天站在高臺上,朝城內大聲誦讀高霖那篇討伐元和帝的檄文,細數元和帝謀害先皇以及崇寧公主的罪證。 半個月后,城內百姓幾乎已全部知悉元和帝的罪狀,眾人十幾天來被圍困的惶恐,慢慢變成了對元和帝的不滿——天現熒惑守心,說明連上天都看不慣皇帝的所作所為,那他謀害先皇的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這樣的人竟不自己引頸就戮,卻還要他們一城的百姓跟著陪葬。 普通百姓并不太在乎誰當皇帝,只想自己能好好活下去,心中難免對元和帝生出怨恨憤怒。便是一些有志之士想要保家衛國,一想到自己忠心保衛的皇帝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漸漸的有些提不起氣力。 又半個月,城內有些百姓已經無米可食,不少人集結成伙,打劫米鋪,偷搶富戶,城內時有□□發生。皇宮中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巡視鎮壓。 然而此時,城墻外西北軍喊話的內容卻變了:“嘉王只為先皇復仇,誅殺魏藻,其余不論百姓或是宗親,投降一律不殺!但若頑抗,絕不留一人活口。此外,若有主動開城門之勇士,可封萬戶侯!” 魏藻乃當今的名諱。 此番喊話過去不到三天,是夜,兩名千戶帶領手下突襲城門守衛,時刻留意城內動靜的西北軍,聞聽動靜,立刻趁機攻城,里應外合之下,神京城終于門洞大開。 而此刻,一向只待在后方籌備糧草的高霖,卻一馬當先闖進城內,直殺出一條血路,闖進了皇宮。 等謝蘭臣也趕到皇宮的時候,元和帝已經成了地上的一具死尸。 高霖在旁,一邊擦拭著手上的血漬,一邊不滿道:“這就死了,也太經不住折騰了,好在魏藻死前已經認罪,承認確實是他謀害的先皇。” 高霖擦完手,拿起一份帶血的證詞,遞予謝蘭臣。 謝蘭臣匆匆掃過一眼,發現元和帝的證詞之下,還另有一份證詞,正是李閑云證詞剩下的那一半。 * 當魏藻伏誅被寫進最后一封捷報中,傳回西北時,又是一年夏季。 去年夏天,魏姝被迫離京,如今時隔一年,她帶著昭兒又返回了這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