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番外1-《不生不熟》
第(1/3)頁
龐家有四個孩子, 龐清本來是二女兒,上面還有個哥,下面一個弟一個妹, 后來哥哥腦炎沒救回來,龐清成老大了。
在家里這三個孩子中, 她是最“特性”的一個。
從小不會像別的小孩兒那樣跟父母黏來黏去,也沒有別的小女孩兒那種活潑勁兒, 不愛出去玩,寧愿在家什么都不干地待著。小時候父母更喜歡她哥, 后來更喜歡弟弟妹妹, 她這性格實在是不親人。
可能天生就是對情感需求低的人,不需要父母過多的關注, 也不需要特別親密的朋友,上學時也不像別的女生那樣有無話不談的同伴。
隨著年齡的增長, 性格漸漸成熟,這種在人群中顯得有些奇怪的“獨”,程度減輕了些。開始有了些不遠不近的朋友,親戚們互相走動來往時偶爾也能跟著串串門, 只是比起同齡人來看性格還是冷,表情和語氣總是淡淡的。
上大學以后多數時間依然是一個人,不經常跟室友同行, 更喜歡獨來獨往,不會因為沒有過于親密的關系而覺得孤獨,反而會因為獨處感到輕松。
可就是這么一個性格“獨”、脾氣冷的人, 竟然撿回來一個孩子。
大三那年的寒假, 大多數學生都回家了, 只剩個別幾個沒買到火車票或是趁著假期打工的學生。龐清每年都多在學校待一段時間, 因為嫌家里人多太吵。
在她回家的前一天,白天去新華書店看了一天書,晚上才回學校。學校放假了不開后門,只在正門留了人看門,龐清因為宿舍離后門更近,這幾天都是從一處能鉆的破網那里進出。平時人來人往的后門小道,現在沒有一個人,冷冷清清。
冬季天黑得早,六點多天就黑透了。長長的一條磚道,每走一步都會伴隨著踩雪的“咯吱”聲。而隨著離學校后門越來越近,在“咯吱”聲中間,開始能聽到嘶啞的哭聲。
龐清最初沒聽清,以為是野貓的叫聲,后來哭聲逐漸清晰起來。
那是一個裝在紙箱里的嬰兒。身上包著厚厚的被,用紅繩捆起來,甚至連臉都沒露出來,包被的一角擋著他的臉。
龐清天生膽大,一點沒覺得害怕,伸手直接掀開擋著臉的那一角,看到一張哭到發紫的小臉。眼睛緊閉著,嘴唇不知道是凍的還是哭的,一直在打顫,嘴里還一顆牙都沒長。
龐清前前后后地來回看看,小道上空無一人。嬰兒在她腳邊持續地哭,哭得人心煩。而或許是女性善良的天性又讓這心煩里還夾著揪心和無措,無論如何不會扭頭直接走了。
伴著哭聲在原地站了兩三分鐘,最終彎腰把那個跟小貓一樣重的一團小孩兒抱了起來。
90年代初期,雖已比再往前的年代好了很多,然而棄嬰依然不是一個多么罕見的事。不知道是學校里的學生偷著生下來的,還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使得一個孩子被丟棄,總之這是一個被放棄了嬰兒。
龐清抱著那個一直哭的小孩兒送去了學校附近的派出所,派出所當時只有一個男警察在,別人要么出警要么巡邏去了,幾起搶劫案和聚眾斗毆案下來,最近治安嚴管。警察似乎對送小孩兒來已經見怪不怪,登記了她的個人信息,做了筆錄,讓她先把孩子放一邊桌子上。
桌上煙灰缸好幾個,煙灰浮了一層,亂七八糟的稿紙和檔案袋雜亂地放著。
不好隨意動這里的東西,龐清只挪走了兩個煙灰缸,把這一團包著的小孩兒放在了桌上。被她抱了這半天,哭累了睡著了,放在桌上也不見醒。
正常送到派出所就沒她什么事了,等著后續去學校調查確認這孩子跟她沒關系就行。
龐清走之前回頭看看那安安靜靜的一小團,心想終于送到了,這一路哭得鬧心。
“你們會把他怎么辦啊?”龐清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