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雙手抱胸,眉頭緊鎖,藍色的眼眸中滿是凝重。 當顧誠施展鏡像發(fā)球時,費德勒猛地坐直身子,目光緊緊盯著屏幕。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喃喃自語道:“這怎么可能?這球的軌跡和變化完全超出了常規(guī)認知。” 他回想起自己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無數(shù)強勁對手和各種獨特球技,但鏡像發(fā)球帶來的沖擊卻是前所未有的。 他深知,這樣的球技如果不能找到破解之法,在未來的賽場上將是巨大的威脅。 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的一處訓練基地,德約科維奇也在專注地觀看這場比賽錄像。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安,身體微微前傾,全神貫注地看著每一個細節(jié)。 當看到孟菲爾斯面對鏡像發(fā)球時的狼狽模樣,德約科維奇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伸手摸了摸下巴,心中暗自思忖:“這種發(fā)球不僅旋轉詭異,而且落點變幻莫測,根本無法提前預判。” 他在心底開始盤算著各種可能的應對策略,但每一個想法剛一出現(xiàn),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比起費德勒、納達爾這些人,德約科維奇的壓力是最大的,因為如果不出意外,他和顧誠應該是最早會接觸的種子選手。 四分之一決賽,他遇到顧誠的概率在九成以上。 除非他在此之前被其他人淘汰。 或者,顧誠被其他人提前淘汰。 前者還有可能,后者出現(xiàn)的概率太低了,幾乎無限趨近于零,甚至就是零。 因為,誰也不知道顧誠還掌握了多少球技,每一個新的球技,需要太多的時間去研究,破解一個球技,不是看過一兩次就行的,有時候還需要切身實地的去體驗一下,才能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其他人不會注意到的點。 可以說,看到這兩天顧誠接二連三的拿出土特產的時候,德約科維奇的心是哇涼哇涼的,就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不出意外的話,他十有八九會在四分之一決賽被顧誠淘汰。 當然,也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顧誠同時參加了澳網(wǎng)的四場比賽,如果不能解決體能方面的問題,一個人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堅持到最后。 反正如果是他一次性參加四場比賽的話,很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看來,需要找他們聊聊才行了。”看著窗外,德約科維奇喃喃自語。 與此同時,納達爾同樣被顧誠的鏡像發(fā)球所震撼。 他站在訓練館的大屏幕前,緊咬著下唇,古銅色的臉龐上寫滿了嚴肅。 納達爾的眼神中充滿了不甘和困惑,他在紅土賽場上幾乎所向披靡,但此刻面對鏡像發(fā)球,卻感到無從下手。 “這發(fā)球簡直就像有生命一樣,怎么可能接得住?”納達爾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他回想起自己在比賽中戰(zhàn)勝過的眾多強敵,但這次面對的挑戰(zhàn),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艱難。 隨著越來越多的職業(yè)選手觀看了這場比賽錄像,大家都被鏡像發(fā)球的威力所震驚。 費德勒決定組織一場線上研討會,邀請德約科維奇、納達爾等頂尖選手一同探討如何破解這一神奇的球技。 當視頻會議接通,眾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的神情。 費德勒率先開口:“各位,顧誠的鏡像發(fā)球大家都看到了,這絕對是我們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最棘手的挑戰(zhàn)之一。我們必須集思廣益,找到破解的辦法。” 德約科維奇點了點頭,說道:“我反復觀看了錄像,這發(fā)球的關鍵在于其旋轉和軌跡的變化毫無規(guī)律。我們以往應對發(fā)球的預判方法,在它面前完全失效。” 納達爾接著說:“沒錯,而且他的發(fā)球動作看似流暢自然,但卻隱藏著巨大的玄機。我們根本無法從他的動作中判斷球的走向。” 眾人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有人提出加強腳步移動訓練,試圖通過更快的速度來應對變化多端的發(fā)球;有人建議改變接球站位,尋找更好的接球角度;還有人想到通過干擾顧誠的發(fā)球節(jié)奏來打亂他的發(fā)揮。 費德勒認真地聽著每個人的建議,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他嘗試著將這些想法進行整合和分析,但隨著討論的深入,他發(fā)現(xiàn)每一個方案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加強腳步移動確實能提高反應速度,但鏡像發(fā)球的變化太快,我們很難保證每次都能準確到位。”費德勒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德約科維奇也表示贊同:“改變接球站位看似可行,但我們一旦改變,就可能會暴露其他弱點,被對手抓住機會。而干擾發(fā)球節(jié)奏,顧誠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選手,肯定不會輕易受到影響。” 納達爾皺著眉頭,嘗試從自己擅長的紅土打法中尋找靈感:“我們在紅土上通過旋轉和節(jié)奏來掌控比賽,或許可以借鑒這種思路,用強烈的旋轉回球來抵消他發(fā)球的威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