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好運連連-《枯榮界》
第(1/3)頁
梁石頭畢業回奇譚市實習,大哥把自家東屋騰出來給弟弟暫住。趁著離實習還有兩天空當,他回鄉下接媳婦進城,只帶了兩套行李和兩袋米面。坐早班的長途汽車到達奇潭市已近中午,從老區破舊的客運站大門剛一出來,正巧碰上一個熟人,那是進城趕馬車拉腳的曲三哨。
一看見故鄉人,曲三哨非常高興,一笑起來雙眼彎成了兩道縫兒:“哎呀,可真巧,在這碰上你們了。”又問石頭,“又背行李又拎著米面袋子的,你這是畢業了吧?”梁石頭點頭說:“我下周一開始實習,所以把媳婦接來了。”曲三哨問:“是不是去你大哥家?”梁石頭說:“我暫時住我哥家東屋。” 曲三哨說:“那上車,我順道把你倆捎去。”見這小兩口猶豫,曲三哨把鞭子抱在懷里說:“正好我剛拉完一趟活,也該回家吃晌午飯了,快把東西放車上。”金玲說:“可別耽誤你拉腳。”梁石頭也說:“我倆雇個車就回去了,也不遠。”
曲三哨仔細打量幾眼金玲,只見她粉花襯衫掩不住微微凸起的肚子,催促道:“你看金玲還是個雙身板,還是坐我馬車穩當。別說是順道,就是特意送一趟也沒啥。一個屯來的,連這點兒光都借不上那還算啥老鄉。”盛情之下,梁石頭只好把東西裝上車。
看小兩口上車坐好,曲三哨晃晃鞭子吆喝了兩聲,驅使紅轅馬啟動馬車。轉上通往柳條河北岸棚戶區的馬路,馬車穩穩向前行進,馬蹄子叩打水泥路面的聲音咵咵作響。街兩旁的樹木、門面房和往來的行人緩緩后移,左側不時有車輛駛過。曲三哨嘻嘻說笑:“俗話說,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你倆剛下車就碰上我這個方便車,往后日子肯定順當。”金玲收回看風景的目光,笑著說:“三爺真會說話,借您吉言。”梁石頭感慨道:“你看我倆,從鄉下進城來,只帶了兩套行李和兩袋糧食,這也算是白手起家了。”曲三哨說:“萬事開頭難,今后路還長著呢。只要好好過日子,是錯不了的。”接著就打聽鄉下的人情世故,似乎有說不完的家長里短。
馬車路過一個大門時,金玲看見那門旁有“奇潭第一糧食儲備庫”字樣,就問石頭:“大哥就是在這里上班吧?”不等石頭回話,曲三哨說:“這就是你大哥單位,能在這里上班,挺讓人羨慕的,可比農民種地強。我拉腳去過兩次,里面可大了,有烘干、搬運、糧囤、庫房、浸油、制材等等……”
過了糧庫,眼前出現了一座橫跨柳條河的大石橋,河對岸是一片樹木參差房屋密集的居民區。馬車到了梁頂子家小三間房的前門街停下,曲三哨體諒金玲已經顯懷,幫著卸下東西,又幫著往屋里倒騰。梁石頭發現大嫂并沒在家,就用隨身攜帶的鑰匙開了房門鎖。曲三哨低聲說:“咳,這人哪要貪上不著調的媳婦,家沒個過好。你大嫂水性楊花,本性不改。你哥就知道一門心思上班,根本看不住。左鄰右舍都說你大嫂作風不好,還往家領人,頭挺多的,也都不咋地。其中有一個老光棍姓色,是關里家來的盲流子,長得也不出奇,是個裝卸工。姓色的會玩嘴兒,把你大嫂哄的暈頭轉向的,他得了你大嫂的好處還到處賣弄,說你大嫂倒貼這個倒貼那個……”
不等說完,梁石頭就有些氣惱:“是狗就改不了吃屎的,知道她這樣,上次就不應該給她機會。”金玲卻說:“勸賭不勸嫖,你住人家屋檐下,就別說分外的了。她做她的潘金蓮,咱可不當那武松。”曲三哨說:“你媳婦說的對,留點兒心眼兒,最毒不過婦人心。不過這會兒你們來了,她應該能知道收斂了。”梁石頭說:“謝謝三爺跟我們說這些,不然我們還蒙在鼓里。”曲三哨又坐回在耳板子上:“以后有用我的地方就吱一聲,別抹不開。”小兩口又一陣言謝,曲三哨笑呵呵地把馬車趕走了。
安置好東西,兩口子又去附近的菜市場和商店買了點兒菜和一些作飯的用具。晚飯做的早,正在忙活時,尹青回來了,金玲忙打招呼:“大嫂回來了?”尹青左看右看:“哦,你們搬來了?”金玲說:“中午搬來的,簡單準備了幾個小菜,晚上你們別做了,咱在一起吃個飯。”尹青笑了:“好,好,我來幫你們。”說著就洗了手,過來幫著改刀。
等梁頂子晚上回來時,飯菜已經做好了,燜的米飯,拌了家涼,煎了花生,炒了干豆腐和黃豆芽。梁頂子換下勞動服,洗了手臉,從立柜里翻出一瓶白酒,又找了兩個口杯。喝酒的時候,梁頂子直夸金玲,說菜做的可口飯也燜的肉頭兒。梁石頭接話說:“金玲何止是菜做的好,人也很好,非常本分善良。”尹青一笑:“你說個好媳婦,那是你命好。”
梁頂子悶悶地喝了一大口酒,砸吧砸吧滋味:“二弟呀,遇到個好媳婦也不容易,珍惜吧。”梁石頭說:“成個家容易,守好家卻難,既然走到一起了,到多暫都不能負心,不能當那陳世美、潘金蓮。”說著看了大嫂一眼,金玲了然一笑,忙給尹青夾菜,說道:“來,大嫂,吃菜。他們喝幾口酒話就多,咱不聽他們胡咧咧。我上你櫥柜下拿碗時,看見你家饅頭都長醭了,可不能吃了。”尹青說:“知道,還沒來得及扔呢。”吃了一口黃豆芽,瞄了瞄金玲粉衣服下凸起的肚子:“快到月了吧?”金玲說:“大概農歷九月。”頂子問:“給孩子起名字了嗎?”梁石頭說:“起了,大侄子叫有多,二侄子叫有余,我這個不論是丫頭還是小子,都叫有幸。”
梁石頭的實習單位是他曾工作過的奇譚市煤礦一井,有七個同學與他分在一個組。他們每天白班換了工作服領了礦燈帽一起下井,聽帶班的副井長介紹井下布局以及采掘機運通五大系統運行情況,參觀采煤作業區,爬空間狹小的掌子面,熟悉采煤整個流程和技術規范。
為期一個月的井下實習轉眼就結束了,他按時向小煤礦管理處上交了自己的采煤作業規程設計。他設計的作業規程文本被推薦給奇譚市教委服務公司,并從五份文本中脫穎而出。之所以被選中,不僅因為繪圖精細規范,表述恰到好處,還因為那汪經理是三姑父的好朋友,私下里早打好了招呼。他前去報到,汪經理給他的職務是辦公室秘書兼煤礦技術員,讓他平時在公司上班從事秘書工作,每個月去一兩次煤礦做好采煤作業規程即可。然而,只在教委服務公司上了三天班,他就被負責分配這批代培生工作的小煤礦管理處留下了。
小煤礦管理處是煤炭工業管理局直屬副處級單位,那處長邰舉接待了前來索要分配證明的梁石頭。邰處長示意他坐在靠窗子的沙發上,問他:“你叫梁代巖?”梁石頭點頭說:“是,代表的代,巖石的巖。”邰處長和藹地說道:“小梁啊,前來索要畢業分配證明的,你是這批學生里唯獨的一個,說說吧,究竟怎么想的?”面對沒有官架子的領導,梁石頭稍稍放松了心情:“因為我們這批代培生里有半數是本市農村戶口,我也不知道啥時候能辦上全民合同制關系,我怕到時候沒有分配證明會有麻煩。”邰處長笑了:“我可以明確告訴你,你大可不必擔心。我也提前給你透露個好消息,市政府常務會已經研究這批代培生的農村戶口問題,馬上要特批農轉非了,所以辦合同制也為其不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