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軍東歸的路上,曹操和曹昂騎在馬背上,邊走邊交談。 “兒是有些想法,正要求教父皇。” 曹昂整理了下措詞,徐徐道: “兒見父皇所行,多是權衡形勢下的縱橫術,并非一味用兵。 比如對帕提亞,先潰其主力,讓帕提亞之主迫于形勢,為父皇所用。” “若不能借帕提亞為用,就算再打上三年五載,也不可能跨越數千里,這么快打到羅馬去。” “到了羅馬,又以帕提亞為餌,誘羅馬人不斷往前線增兵,一戰大潰其主力,后邊就好打了。 但若無帕提亞人的船艦支持,我們想攻占羅馬王都,沿陸路層層突進,可能窮數十年之力也難做到。” “兒觀此次西征,父皇思慮周詳,是在利用各方以達成我們自己的目的。 父皇帶領大魏,正在左右天下的局勢,當真謀算驚人,雄才大略。” 曹操笑了笑:“非是我謀算驚人,你應該學會用人,用謀。 我大魏當前的境況,得益于眾文武的協力,絕不是一人之功能完成的。” “前幾年我神州內亂,天下崩潰是大不幸。但亂世取材,英杰輩出,匯聚他們到帳下,又是大幸,方有了今日遠征的成就。” 曹操,曹昂,和一眾文武沿路交談,得勝歸朝。 路途漫漫。 曹操走的不快,仍是沿途收攝地脈山河之氣,往東推移。 這方世界的史書,為此次遠征,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載:帝西征萬里,功顯于天地,列國以潰,歸來所得,綿延百里而不盡。 山河地脈靈秀之氣,隨帝東歸,神州靈韻大增…… 到了次年初春,遠征的大軍返回貴霜,進而回到西域。 盛夏時節。 荀彧等眾臣,一眾家眷、妃嬪,子嗣兒女,齊出鄴城來迎。 眾人在黃河南岸相遇。 期間自有一番熱鬧,舉國同慶。 細算時間,距曹操從西域月牙泉和妻女分別,已歷時近三載。 而從他登基建國,到此時,已近十年。 他當年曾許下大愿,十年一統神州,再許他十年,掃平四方諸夷。 如今歸來,諸事皆定,算是還了當年大愿。 曹操回到鄴城那天,舉目四望,視之所見,莫非王土,天下歸心,魏旗漫山,終究還是到了該止戈收兵的時候。 這個止戈是指他自己,未來不會再親征了。 至少在這方世界不會再親征。 他已縱橫萬里無敵,沒有再親征的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回來,見到了道尊。 他出征的時候,道尊等人在秦嶺大墓內,跟著那口帝棺,發現了許多秘密。 道尊也得以找回了許多記憶。 他對四號大墓也越來越了解。 一干人最終在道尊帶領下,找到出路,上個月方從山腹中出來。 在鄴城,曹操和道尊碰面,進行了一次長談,解開了許多的疑惑和秘密。 “你說有很多古帝和得了大機緣的先賢,都曾尋覓過那條路徑,成仙的路徑。 而其終點,可能就在秦嶺大墓深處?!” “沒錯。但那是通往天地之外的路,未必就是成仙的路徑。 需要身懷大修行,才有望去觸摸那道門楣,獲得走出這方世界的機會。” “傳說中老子騎牛而去,秦皇化祖龍破空,武帝晚年多次登泰山大祭。他們未必都是為了求長生,而是想走出去,去看看世界之外。” “他們有可能在天地外,但也可能在尋覓的路上死了,尸骨腐朽,塵歸塵,土歸土。” 曹操轉而反問:“你說自己回憶起了很多事,那你真正的身份,記起來沒有?” 道尊就盤坐在他對面,偏了下頭: “我只記得自己傳授過張道陵,其他所有記憶,都和四號墓有關。” “我可能是四號墓的守墓人,某次離開墓葬,遇到張道陵,傳他道門術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