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狄此次分兵兩路來襲,改變了以往從中間進攻的策略,轉而圍攻邊軍大營。 林鵬心中憂慮不已,如果北狄形成對巴州的合圍之勢,就會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各個擊破。 此外,他們還可能派出小股力量洗劫周邊的屯戶和村落。 將軍屯衛所的糧食等物資存放在草料場,這并非林鵬一時沖動的決定,關鍵在于此處寬敞且靠近水源。 這里是一個絕佳的地方,而軍屯所則容易成為北狄的目標。況且,在軍屯所難以長期抵御,生存也會變得困難。 “利用多余的木料建造可供棲身的窩棚。戰時,男女分開睡,老人和孩子居中,婦女環繞。” 林鵬指向靠近水源的位置,此處與草料場圍墻有一定距離,可以躲避飛來的箭矢。 “用稻草扎一些草人放在里面,虛虛實實,讓敵人難以分辨其中的人數。婦女也要盤發,不穿婦人的裝束,所有人都用抹布蒙面。” 雖然大家不明白林鵬此舉的用意,但在他們心中,越是古怪的做法,越說明這個人胸中有墨。 最后,林鵬帶領鏢師再次前往衛所舊址,進行整體巡視,發現其中仍有可用的物資。 “這些禾檐和竹竿,以及木棍,都可以收集起來制作武器。” 林鵬所說的禾檐,就是扁擔,因為它的兩頭翹起,形狀像房檐,所以在古代被稱為禾檐。 禾檐是用竹子制成的,彈性非常好,用來挑運不太沉重的物資非常方便。 他打算用這些材料制作床弩或固定弩。 收集完這些物資回來時,在距離草料場五十步的地方挖掘了許多陷馬坑,以防北狄騎馬沖過來。 一旦敵人靠得太近,拋開人數不談,僅就戰力而言,林鵬一方必然處于劣勢。 經過一天一夜對工事的加固,禾檐都被利用起來,大約有六十多具固定在架子上的弩,一旦開戰,就可以射出竹竿制成的箭矢,威力足以穿透人體。 第二天,外面的戰況不明。林鵬所在的千戶營是左千戶,據說已經出發去營救巴州城,大概是不打算打守衛戰,出發前夜并沒有通知這些屯戶。 “幸虧聽從了林秀才的建議,他們走的時候也沒有喊上我們。”趙武對魏四里等人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