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相信。 殿下不會因此怪罪。 也相信殿下是真有著愛民之心的。 聞言。 其他人紛紛側目。 吳謙跟卓敬冷哼一聲,臉色已越發(fā)難看,相較于他們的發(fā)言,無論是解縉還是任亨泰,都明顯更有主見更有想法,這一比較,卻是將他們給徹底比了下去,尤其是這個任亨泰,更是狡詐,明知殿下體恤愛民,還投其所好,當真是城府極深。 解縉看向任亨泰,若有所思。 他的確有些考慮不周,也有些片面了。 任亨泰說的在理,不能枉顧民生,變化也要根據(jù)實際來,要是偏離了實際情況,強行求變,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很有可能產生更惡劣的結果。 解縉點頭。 眼神帶著幾分敬重。 朱標嘴角的笑容更盛了,任亨泰也是個人才,相較于解縉的青澀,任亨泰無疑更加成熟穩(wěn)重,即便是有求變之心,也不會貿然輕舉妄動,而是會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一個腳印,更不會輕易心急,這種人用著才能放心。 也不容易出事。 其他人倒也不是沒有優(yōu)點。 只是相較于解縉跟任亨泰沒有那么出彩。 他其實不太喜歡太過激進。 太過激進很容易控制不住,作為掌權者,這種不受控的事,是要極力避免的,而解縉跟任亨泰的觀點,都是正合他意,也都切實的讓朱標認為是可用的。 其他士人見狀,陸續(xù)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跟見解。 甚至不乏有激進、另辟蹊徑的。 即便是朱標,聽完,也是感覺耳目一新。 在場的都是飽讀之士,都是地方的名士,才識很高,又一直在地方生活,很多觀點都很樸實跟切實,跟朝堂很多官員的想法是有明顯不同的,也讓朱標對地方的實際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場見面朱標很滿意。 任亨泰等士人同樣很滿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