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太清莫生斬情真人》
第(2/3)頁
老道坐下后,所有年輕弟子起身行禮,顧彥舒雖然還沒學過稽首禮,卻是見其他道士對她行過這個禮,便有模有樣的行了一禮。
但其中好多新入門的弟子并不知曉,行的還是江湖中人的抱拳禮,還有一些女弟子則是世俗中女子的福身禮。
老道士旁邊的一個小道士見狀,忍不住裂開一排大白牙偷笑起來,未發出聲音,怕被老道士責怪。
而另一邊的一個小道士則是穩重得多,并未取笑新弟子,反而是瞪了之前偷笑的小道士一眼,予以警告。
偷笑的小道士連忙閉嘴,恢復那副非常正經的表情看著一眾新弟子。
老道人抬手輕輕一按:“都坐下吧,既然你們已經決定出家修道,以后就要摒棄以前所學的一切禮儀,以我道門禮儀為主,從衣食住行到行為舉止,都要用心來學。”
“謹遵道長教誨。”
一眾弟子齊聲應道,顧彥舒沒有說,她感覺這樣說似乎也不對,但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說。
干脆也跟著行了一禮。
一眾弟子坐下后,老道士自我介紹了一下,原來他叫做丹陽子,是寧陽觀的一位長老。
但卻沒有說自己的修為什么的,顧彥舒聽了幾堂課已經有了經驗了,連忙往硯臺里倒了些水,然后開始研墨。
介紹完自己,丹陽子長老開始講學,首先講的便是稽首禮。
稽首禮,是道士或道徒對天尊神靈行跪拜禮時,雙手交抱成拳上不過眉,下不過膝。
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足離跪勢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
男子雙腿打開,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狀。
女子跪下去時雙腿并攏。雙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輕掐右手無名指根節紋路(子訣)后,右手大拇指輕掐右手中指梢節(午訣),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最終形成左手在外包覆右手,內在兩手指相交的虛拳。
兩肘臂自然微垂,舉拳眉下躬身下曲,行禮時拳與鼻相平,不可高于眉。舉拳動作同時變為躬身。
躬身繼續下伏最終舉拳跪拜至地面或拜墊上,即將接地時,拳保持左手外右手內的狀態手指伸開形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交叉疊掌,然后按于地,身體頭肩進一步下伏,完成一次跪拜。
起身重復兩次,完成三拜。
稽首禮為古代的一種跪拜禮,為“九拜”之一。
起源于《周禮·春官·大祝》,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但道人之間互相稽首則無須下跪行稽首禮,正常站立行禮即可。
是為正常道家禮儀
但這只是道人之間的相互行禮,對世俗人,乃至達官貴族,黃帝九公都無需行禮。
顧彥舒仔細聽著,她一邊聽一邊在本子上記著,一邊記,還一邊在腦海里模擬,當丹陽子長老講完,她也寫完了,速記法是每一個博士生的必修科目,這點難不倒她。
寫完,她很快也在腦海里模擬完畢,感覺自己似乎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又講三宗道人們的道袍穿著以及形制。
三宗分別為太清宗,玉清宗和上清宗。
三宗道袍的形制不同,但顏色卻是相同。
最低級為黃色道袍,尋常學有所成的道人均可穿著,也就是前世看的僵尸電影里林正英穿的那種。
而高一級的則是紅色道袍,是那些能夠熟讀道家經典且修為達到一定境界,且修為達到筑基期的道士們可以穿著。
再往上便是藍色道袍,便是此時丹陽子長老所穿的這種,形制規格很高,非尋常道人可以穿著,需要修行有成,對道家經典研習大成,修為達到金丹期才可以穿著。
而紫色道袍,則需要成為高功道人或者真人才可以穿,所謂的紫袍天師便是如此來的,這無關修為,而是根據其對各宗派經典的研修,道德的修行,地位的高低來評判。
至于金袍,則是仙人才能穿著,世俗道人不可穿著。
這也被稱為仙家五品,分別是黃,紅,藍,紫,金!
而像顧彥舒她們這種新入門的小道士,則只能穿著普通的灰色小道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