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當以國士報之-《振南明》
第(2/3)頁
一想到關(guān)中父老鄉(xiāng)親慘受韃子的壓迫剝削,劉芳亮的心便在滴血。
但這也恰恰正是他的動力所在。
甚至在戰(zhàn)斗的某些時刻,他覺得自己不是為了朝廷、天子而殺敵,而是為了陜西的父老鄉(xiāng)親。他是在履行一個三秦子弟的責任。
陜地百姓憨厚老實,從來不主動惹事但也從來不怕事。
他們現(xiàn)在只是囿于韃子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劉芳亮相信只要他率領(lǐng)大軍攻打回關(guān)中,三秦父老一定會積極響應(yīng)。
哪怕他們手中沒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也無所謂。
秦人自古便有尚武之風,他們或許可以舉起手中的鋤頭、糞叉用來對抗兇殘的韃子士兵。他們會把這些年來積攢下來的怒氣怨氣全部傾瀉而出。
劉芳亮迫切的希望看到那一天,所以北山隘口必須要守住。
根據(jù)文安之的部署,北山隘口這里只有劉芳亮一處兵馬。
所以劉芳亮深知不會有人趕來增援他。
他要做的就是拼死守住這一道底線。
手中能用的兵一共就這么多,用起來自然要慎之又慎。
對那些傷員劉芳亮一個也沒有放棄,不但命人給他們好好包扎,還讓專人對他們悉心照料。
這在軍隊之中是極為罕見的。
通常而言傷員會被認為是累贅,在緊急關(guān)頭拋棄傷員是十分尋常的舉動。
但在劉芳亮這里卻不是。
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受傷的弟兄。
韃子之前的進攻只是一次試探性進攻,劉芳亮深知更為猛烈的攻勢即將到來。
他必須在此之前安排布置好每一處細節(jié)。
“將軍,這是文巡撫派人送來的親筆信。”
正當劉芳亮沉思之時,一名親兵恭敬的沖他說道。
劉芳亮哦了一聲從親兵手中取來信展開來看。
信的內(nèi)容并不多,但劉芳亮卻看得很認真。
因為這是四川明軍最高統(tǒng)帥文安之的指令。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文安之的戰(zhàn)術(shù)都十分成功,明軍總能大獲全勝。
要想讓別人信服就需要拿出實力。這在軍隊之中尤甚。
正是因為這么多的成功前例讓劉芳亮堅信,跟著文安之走不會有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