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五征漠北打的不行-《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1/3)頁
朱棣不知道要如何回答自家老爹的問題,但總歸是丘福過于輕敵了。
若是大明真的損失了十萬人馬,全軍覆沒,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舔舐傷口,恢復生機。
朱棣也不可能幾個月后就率領大軍進行報復。
“父皇,戰場上瞬息萬變,既然我任命他為大軍統帥,必定有過人之處,況且此人為國戰死,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說。”
朱元璋輕微頷首,其實他心中隱隱猜測。
出了這么大的事,王布犁真是一丁點都沒有跟在身邊,甚至連出謀劃策都沒給出主意。
要不然能出現這種事?
“五征漠北!”
朱元璋忍不住開口道:“竟然是親自領軍,政務都交給誰處理了?”
“大抵是高熾監國了吧。”
朱棣認為自己只能是把重任放在兒子身上,自己才能放心的出行。
再加上在靖難之役里,長子與次子的表現都極為不錯。
“打蒙古人能有什么不對的,這幫人時刻都想著反攻呢。”
王布犁倒是笑了笑給朱棣解圍,他知道朱棣一直都想要當征北大將軍之類的。
朱棣決定親征后,便于永樂七年九月開始,先后調集各路軍馬至京待命,并充實沿邊各要地的守御兵力,修繕城池,調運軍械,訓練軍士,以備征戰。
十月,又命工部造武剛車3萬輛,運糧20萬石隨軍運行。
同時在宣府以北沿途按10日行程設置一個糧站計算,存貯軍糧一批,留兵守衛,以備大軍返回時食用。
為了解決北征部隊在漠北作戰時的用水,又征集大批駱駝運水隨行。
經過這些戰前準備,既加強了后方的防御,又充實了進軍途中的糧儲軍需,為北征的取勝準備了物質條件。
朱棣命其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戶部尚書夏原吉輔政,于初四日頒布出征詔書,聲討韃靼殺使、犯邊之罪。
歷數明軍“以大擊小,以順取逆,以治攻亂,以逸伐勞,以悅吊怨“等5個必勝條件,鼓舞軍心士氣,宣傳據理出征的輿論,率兵三十萬出發。
朱元璋瞧著朱棣這一番作為,果然大明越發強大了,前面十萬人狼狽奔回,很快就能被他整治起來,重新帶隊出發。
如今整個大明,也就是朱棣能指揮作戰如此規模的大兵團作戰了。
而且前期大將戰敗身死,作為皇帝御駕親征是有著極大的鼓舞士氣的作用的。
當然也要做好走了丘福后路的預測。
朱棣心中同樣隱隱有些猜測,咱都當了皇帝之后,親自當了征北大將軍了,為何還沒有瞧見咱的征北大軍師王布犁!
難不成他真的早早的故去了?
其實看到這里的時候,朱棣心里還是有些難受的。
明明在他進入南京的時候,看見王布犁的面孔還是那么的年輕,怎么就早逝了呢?
“好家伙,瞧瞧老四這威風勁頭。”
王布犁指著畫面里的朱棣大笑道:“真是威風極了。”
朱棣聽著王布犁如此沒心沒肺的話,臉上扯出一個笑容,咱如此威風的場面,少了你看見,那該是多大的遺憾吶?
“確實,這一身戎裝可比咱穿在身上威風多了。”
朱元璋很久沒有親臨戰事現場了,許多事都交給他手底下的大將們去干。
但是由此可見,朱棣手底下的立功元勛,并沒有多少能夠指揮大軍作戰之人,他們大多數還是沖將的意識。
要不然也不會擅自脫離大軍,導致身死在漠北。
此時,本雅失里已率部西逃,阿魯臺則自率一部東遁,以避免同明軍作戰。
明軍沿途未見韃靼蹤影,遂沿河東進。
至臚朐河中游時,得知本雅失里已逃至兀古兒札河(今蒙古烏勒吉河)一帶。
朱棣即揮師渡河,率輕騎急進,抵達斡難河南岸,追及本雅失里所部。
本雅失里率部抵抗,朱棣登山布陣,揮軍奮擊。
本雅失里大敗,僅率7騎渡河北逃。
明軍釋放全部俘虜,并收降部分歸附人員,進行安撫。
明軍取勝后,即轉鋒沿臚朐河東攻阿魯臺。
阿魯臺率部迎戰,朱棣率精騎千余直沖其營陣,大敗阿魯臺所部。
阿魯臺率領殘部倉皇北逃,明軍乘勝追擊,柳升下令神機槍炮兵猛射,“聲震數十里,每矢洞貫二人,復中傍馬,皆立斃”。
阿魯臺殘部紛紛策馬而逃,明軍奮勇追擊百余里,斬殺其名王以下百數十人。
時值盛夏,明軍因糧水不足,不便繼續追擊,遂撤軍而返。
韃靼游騎復尾追于后。
朱棣親率騎兵殿后,故意遺棄輜重誘敵,并設伏兵以火銃射擊,殲滅韃靼游騎。
朱元璋剛說完丘福是跟你學的,結果你這個身為大明皇帝的人,同樣率領千余騎兵猛攻敵軍營寨,隨后又親自斷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