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我覺得老四這番表現也正常,他是不是心里早就有了執念,要在有生之年想要徹底的覆滅蒙古人。” 王布犁倒是給朱棣開解了一番。 “況且人一但老了,就覺得時間不等人,心中的執念就會越發的強烈,越發的想要在他死之前搞定這些事,免得給子孫后代再留下禍端。” 王布犁的話聽起來像是在說朱棣,可實際上還是說著朱元璋。 畢竟老朱才是真正要到這個歲數的人。 “也是。” 朱元璋也認同王布犁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確實想要干的事情太多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這幾日外出巡游,除了是鍛煉兒子,讓他在京師里老老實實呆著,不去外地跑避免染病之外,也是想要看看自己這么多年辛苦治理的成果,到底咋樣了。 百姓的生活是否朕的如同公文上的所講一樣。 “看樣子你這個皇帝當到最后,是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告了。” 朱元璋瞧著朱棣忍不住感慨道:“人一旦年歲大了,就很難做到如同年輕時候的果斷了,可能心性也就變了,總是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如今朕便是這個心思,總想著自己多干點,子孫能享富。” 話音一轉,朱元璋又詢問:“布犁,你看的遠,覺得朱允炆他登基失了天子之位是為什么?” “不用在乎咱的面皮,他始終是小輩,你是可以評價他的。” “額,又蠢又壞。” 聽了王布犁的話,朱元璋還是有些繃不住了。 朕叫你說直接點,誰承想也過于直接點了。 倒是朱棣輕輕頷首,事實也確實如此,若是他大哥登上皇位,定然不會直接就廢除五王。 “怎么呢?” “陛下能讓他上位,必然也會詢問過出現這種事他該怎么處理。” 王布犁的話讓朱元璋眼前一亮,是這個道理,既然標兒早亡,盡管自己歲數大了,可對于一國之君也絕不是不培養的。 既然朱允炆能讓自己上心,那自己這個當爺爺的指定是許多事都跟他通過氣了。 竟然還造成這種意想不到的后果。 王布犁不緊不慢的道:“所以他跟你是明面說一套,等你駕崩自己能作主又是做另一套。 許多道理他都懂,偏偏如此做,那就是壞! 老四他根基全無,都能從北平給推到南京,只能說他蠢。 再加上偏聽偏信,自以為自己做那一套壞水別人不懂也不會,天底下就屬老子最聰明,別人都是蠢蛋。 若是他真的廢除了老四,蒙古人來了,他興許就守不住大明的基業。 更何況北方都是他這幫叔叔幫著鎮場子,開國的驕兵悍將還沒死絕呢。 憑什么都要去聽那些狗屁的讀書人的話,我看他就是要開歷史的倒車,廢除藩王之后,就是要干掉勛貴,依靠南方的讀書人,被人暗中奔著搞什么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這一套走去。” 朱元璋是知道一點朱允炆的騷操作的,王布犁的話顯然是不知道朱允炆真正失敗的原因。 在朱元璋看來是正常的。 最為主要的就是朱允炆的所作所為給武將勛貴圈子整懵了,大家背地里都不支持他。 這小子設立保舉法,文官五品以上及縣令保舉賢才,這不就是直接隔絕了武將們的上身通道嗎? 誰說當兵打仗的人就不渴望進步的? 從今往后朝中官員全都被你們的人給把控了,那還有我們勛貴什么事? 這個朱元璋不知道是誰給朱允炆提出來的好主意,但是第二條朱元璋百分之百肯定是王布犁在背地里煽風點火。 因為這件事也就王布犁跟他提過。 那就大規模裁軍。 朱允炆真的干了,北方許多重鎮和衛所原地解散,根本就不給遣散費。 那順便就是以文制武,大幅度增加文官的編制和提高他們的待遇。 如此種種嚴重的損害了武將們的利益。 文官集團緊緊抱著朱允炆的大腿,說這是建文新政,我們都十分的擁護。 這種試探在朱元璋要死之前就搞過一次南北榜的試探,結果被老朱狠狠的打壓,現在老朱死了,朱允炆來了,那不抱他大腿還要抱誰的? 武將們在這場戰事當中并不是很出力,畢竟被朱棣俘虜的騎兵可是不少,步卒跑不掉也就罷了,偏偏騎兵也跑不掉。 或者說他們不少人是有想法的,并不是十分的支持新皇帝的政策。 更何況他對自己的親叔叔都如此狠辣,一直親近讀書人,咱們一幫臭丘八皇帝是看不上的。 朱元璋從任用南方士人,再到對他們很是反感,就是時刻提防被這群士大夫們給反撲。 結果朱允炆他自己個被幾個讀書人吹捧兩句,就選擇了聽之任之,朱元璋覺得王布犁評價的也沒錯。 朱元璋自認為給后面的皇帝留下了三股政治勢力可以相互平衡,一個就是武將勛貴集團,藩王以及文官集團。 結果這孫子直接摒棄實力最為強橫的兩個政治集團,選擇最弱小的文官集團,這不是蠢是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