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374你沒當過皇帝,你不懂當皇帝的難處。-《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1/3)頁

    李景隆侍奉著馬皇后的船只,直到此時除了少部分貼身護衛,沒有人知道天子脫離大部隊早一步出發。

    馬皇后坐在船艙里,心想著該怎么合理的掩護,畢竟老朱一直都不露面。

    李景隆半個屁股坐在圓凳上,瞧著馬皇后愁容頗多,于是開解道:

    “舅姥姥,無需擔憂,陛下身邊有駙馬在,定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此事我是知曉的。”

    馬皇后稍微并不是擔憂朱元璋出什么事,只是擔憂重八他在仙境當中見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搞得他十分傷神罷了。

    還有一點就是標兒自己個有了這么一個獨立的歷練機會,實屬難得,隱隱擔憂兒子無法掌控朝堂。

    畢竟事關皇權,就算是親如父子,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從漢武帝到唐太宗等等,無一例外太子的位置都很穩妥,可實際上呢?

    重八他高壓之下如此厲害,總會有人心有不甘,借著太子監國的時機暗中搞事。

    最為重要的是馬皇后覺得重八這次帶著王布犁出來迅游,可實際上就是為了“釣魚”呢!

    畢竟丞相胡惟庸身死的案子剛剛過去半年多的時間,些許余黨還沒有被清查干凈。

    他們如今都膽戰心驚,興許就有耐不住之人會跳出來搞事。

    待到重八回到南京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哎。

    馬皇后悠悠的嘆了口氣,奪天下時候不容易,長長要考慮怎么擊敗敵方勢力。

    可是當坐天下之后,她發現更加不容易。

    還沒等馬皇后多想,便有錦衣衛之人上了船,帶來了天子的書信。

    馬皇后拆開之后仔細瞧了瞧,就是大信封里包裹著小信封,小信封里的內容要連夜送到太子那里去,讓他做出應對。

    “來人。”

    馬皇后喊了一聲,便把小信封原封不動的交給錦衣衛,叫他們加緊送往皇宮,親手交給太子殿下。

    即使是她,也沒有拆開里面瞧瞧到底寫的是什么。

    待到人走了之后,馬皇后臉上才稍微露出一些笑意,重八他總算是主動來消息了。

    李景隆見馬皇后如此那啥,便開口道:“舅姥姥且好好休息,咱一會就靠岸了。”

    “嗯。”

    此時出了南京城也沒有多遠,錦衣衛坐著籃子掉進城中,一路奔著皇宮直行,倒是沒有人阻攔。

    這個時候僅有三個騎兵在街上騎行,定然是有什么重要消息。

    朱標延續了以往的作風,并沒有因為他爹不在身邊,就沒有努力工作。

    朱元璋把政務交給他,既是鍛煉他又是考驗他。

    “太子殿下,有錦衣衛急報。”

    “呈上來。”

    朱標接過信封,仔細檢查了一番漆封,倒是沒有什么人敢私自拆開,但是該有的警惕心還是有的。

    他展開信件,認真閱讀起來。

    朱元璋在信里的語氣十分的興奮,就是興許過陣子就能把倭國銀礦以及云南銅礦的確切位置尋找到,到時候云南的地圖也會復刻過來,只不過需要的時間要長上許多。

    還有此番竟然發現了大明只是彈丸之地,以前是朕的眼光小了,今后帝王縱然是生了許多皇子都無所謂,天下之大,完全可以夠封的。

    待到回來之后,朕再想法子拽著你一同進入仙境,好好感受一二。

    然后朱標越看越奇怪,父親說什么天圓地方是錯的,整個天下都是圓的,人活在一個大球里。

    信件最后的最后,朱元璋讓他好好保存信件,萬不可讓其他人知道,到時候君權神授就沒有一絲的正確性了。

    那天子還能交替天牧民嘛?

    朱標其實明白老爹的意思,他之所以帶著王布犁,就是想要盡可能的遠離漩渦,好好的窺探一下仙境各處到底有何功能。

    如今不就是窺探出這么一個大明地圖,不,不止是大明地圖。

    有了這個地圖,今后大明能夠探索更多的地方,知道各地的礦藏。

    簡直是寶藏啊!

    先前王布犁自己“小心翼翼”的勘探仙境,但是只知道哪里有礦藏,對于一些事并不是十分的敢于研究。

    這小子完全被那些仙女給迷了眼睛,只曉得享樂。

    不過王布犁早些年歲尚幼,禁不住誘惑實屬正常。

    雖然早年間王布犁也沒少幫助大明,但是目前而言,有了這種地圖,那大明將來就會更上一層樓。

    什么蒙古人的逃亡路線,通通都不好用。

    朱標只感覺神清氣爽,當即拿出鑰匙,把信件放進沉甸甸的鐵箱子當中。

    尋常人想要搬走,十分困難,更不用說是在皇宮內。

    朱標屏住心神,心想著明天在把徐達叫過來,再與他詳談。

    天氣漸漸炎熱。

    王布犁走在前頭,朱元璋與他并行,前面也有人護著,后面也有人跟著。

    朱元璋這些年花費二百萬貫并詔行省各選耆民運鈔糴糧,于居民叢集處置預備倉,各州縣東、南、西、北四所,以備荒年賑濟;又于近倉之處,僉點“耆老”或“大戶”看守。

    預備倉作為一種以儲糧備賑為主要職能的倉儲制度,為明代所獨有。

    此后直至晚明,預備倉“雖間有廢毀,卻一直為諸帝所屢屢講求,遂成一代之制”。

    明初預備倉在蘇松地區曾普遍實施。

    大多數縣份皆設倉“以貯官谷,多者萬余石,少者四五千,倉設富民守之,遇有水旱饑饉,以貸貧民”。

    朱元璋是熟悉鄉間這種糧倉,特別容易監守自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