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朱祁鎮出征-《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2/3)頁
如同明代宮廷政治中經常發生的情況那樣,一名突然發跡的宦官遲早會把皇帝的權力當作自己的權力來利用。
即使在他完全依附于皇帝的意志和喜怒時也是如此。
王振就是這類人的第一個例子:他甚至威脅恫嚇最高級的官員,把妨礙他的人投入監獄,有時還把他們處死。
天子本人、他的宦官助手和“內閣”顧問們以及錦衣衛三者的聯盟,在明代即將成為一種典型的權力結合,而它在這時開始形成了。
朱棣看到這里,其實是有些惱火的。
畢竟三家相互制衡的,尤其是宦官也是來監視錦衣衛免得他們勾結朝臣。
未曾想宦官勢力借著皇權,把這三股勢力全都捏合在一起,他當皇帝了!
“如此一來,天下豈不是只知道王振,而不知道皇帝?”
朱棣重重的放下那個被王布犁成為冰闊落的飲品。
“真是沒見識。”
朱元璋早就聽聞過立皇帝的名頭了,可是比王振還厲害。
現在王振還是摟著點,并沒有前朝例子可以給他參考。
所以朱元璋覺得王振他在亂政,還能亂到哪里去?
“老四。”朱元璋瞥了他好大兒一眼:“別以為這是你的好大孫開的頭,其實是你小子開頭的。”
“啊?”
朱棣一臉的不敢相信,這屎盆子如何能落在自己的頭上。
“你在同允蚊爭奪政權的斗爭中,得力于他在南宮宦官所提供的軍事情報,于是你對宦官“多所委任”,以致“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可任用宦官掌領。”
朱棣著實是沒想到他爹比自己知道有關靖難這事還清楚。
看樣子父皇可是對靖難前前后后都研究了許多,并且記在心中。
若是到時候父皇依舊沒有改變想法,把這些事通通告訴朱允炆,這可如何是好?
不對。
那大哥是不是也知道了這件事?
朱棣臉上有些恍惚。
“待到朱瞻基時,其叔朱高煦企圖奪取帝位,他唯恐朝臣私通朱高煦,便依靠宦官作耳目,于是宦官更受重視。
不僅如此朱瞻基還詔令于宮內設立“內書堂”,專門教授年幼的宦官讀書,并形成“定制”。
之后,宦官逐漸干預政事。到了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干政,對于大明才造成極大的影響。”
王布犁也一臉震驚的看著朱元璋。
臥槽。
這老小子知道的比自己還要多!
他都快他媽的成明史專家了。
王布犁心里也泛起了波瀾,若是朱元璋一心想要讓朱標的子嗣上位,自己改如何搞啊?
現在他把握不準,朱元璋到底是知道多少。
徐妙云同樣深感當今陛下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一旦他決定的事情,除了馬皇后之外,并沒有多少人能夠勸解。
自己的夫君將來能夠登上帝位,可這也不是陛下的真實想法,一時間她內心也是十分的糾結。
“兒臣知錯。”
朱棣果斷認錯,可是宦官幫他,作為皇帝,任用宦官為親信是正常的。
他們代表著皇權,只要皇帝不再信任他們,他們就完蛋了。
難不成大明真能出現像唐朝那種廢立殺戮皇帝的宦官嗎?
朱元璋擺擺手,表示懶得聽這種事。
更何況他還沒有犯過這種錯誤呢。
今后真按照他看到的那樣走,朱元璋相信老四會自己多加注意的。
而且朱元璋也懷疑那些宦官給朱棣通風報信,這里面未嘗沒有王布犁的事。
朱元璋早就懷疑他們兩個一內一外相互配合,要不然朱允炆不會做出那么多昏頭昏腦的事情來。
亦或者朱允炆真的做了,但是王布犁在背后推動了。
朱元璋絕不相信王布犁這個人在如此大事上,他能置身事外。
他會置身事外!
當初這小子還建議自己對于宦官要嚴格管理呢,未曾想待到朱棣奪得天下之后,王布犁并沒有繼續諫言。
所以朱元璋不清楚王布犁是不是在朱棣登基沒多久,同樣也因病而亡了。
這些事都是未知數。
一想到這里,朱元璋就想要更快的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朱祁鎮的存在很弱,幾乎都是說王振如何如何,或者說朱祁鎮雖然早早登基,但手里沒有多少權力,先前是聽太皇太后以及三楊的。
待到他終于長大之后,對于大明也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是身邊王振的影響極大,喜歡用軍事說話。
南征之類的又有軍方的支持,總之就是打仗順便撈錢。
再加上流民問題,不斷的起義以及逃戶。
自朱元璋創立衛所以來,衛所軍生活就異常艱苦,月糧過低,又常被軍官克扣,難以養家糊口,以致不斷發生衛所軍人逃亡的現象。
至正統年間,逃亡情況更是不可收拾,再加上又鬧了許多災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