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勿念,朕留學去了-《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第(2/3)頁
由大同回京,主要有兩條道路。
一經紫荊關(在今河北易縣西紫荊嶺上),一經宣府。
經由紫荊關回京,路程略遠,但易于避開瓦刺迫兵,比較安全。
開始王振決定經由紫荊關,并打算讓朱祁鎮到他的家鄉蔚州。
當大軍已行四十里,軍隊向蔚州前進,但這時士兵們變得越加不安分和不守軍紀。
王振怕軍隊路過時損壞他家鄉的莊稼,禍害他家鄉的父老鄉親,遂令全軍北上,改由宣府回京。
這樣,明軍側背正好暴露在瓦刺軍的攻擊之下。
車駕宜從紫荊關,庶保無虞。
不僅是朝中文臣,連他的諸多黨羽都向王振建議。
王振不聽,繼續走宣府。
也先得知明軍由北線撤退,立即率軍突入,跟蹤追擊。
此時,宣府來的敵情報告說,敵軍已襲擊后衛。
原來一意主張親征的王振,在敵人追來的情況下,卻不組織迎戰,只是命令大軍暫停后撤,派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及克勤子瑾率兵拒敵。
吳克忠等殿后,敵兵突至,據山上,矢石如雨,官軍死傷殆盡。
吳克忠下馬力戰,矢盡猶殺數人,最后與其弟克勤俱戰死,克勤子吳瑾被俘,全軍覆沒。
當日天未黑前,吳克忠敗報至,又派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兵四萬迎敵。
朱勇有勇無謀,他把部隊直接領入鷂兒嶺的蒙古人伏擊圈,朱勇與薛綬俱戰死,全軍覆沒。
朱棣心理咯噔一下子,他的心就提起來了。
大明軍隊已經孱弱到了這種地步,數萬人都能被打的全軍覆沒是吧?
更不用說那么多文臣武將都沒有一個臨陣砍了宦官。
最讓朱棣生氣的是,他這個重孫子偏聽偏信,在如此局面之下竟然跟隱藏人一樣。
那么多死了的士卒,朱祁鎮一點都不清楚也就罷了,連國公那種重量級朝廷要員都被蒙古人打死了,他也不知?
當真是上天要亡我大明嗎?
朱棣已然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接受不了如此多的大明將士,在一頭蠢豬尤其還是閹人帶領下走向滅亡!
“奸賊,惡賊,狗賊!”
朱棣破口大罵,指著屏幕甚至想要左右摸刀去砍了這個閹人。
饒是一向沉穩的朱元璋也有些坐不住了。
就算洪武五年那次出征,被王保保給釣了魚進了陷阱,可也沒有損失如此多的人馬啊!
幾萬人戰死,對于大明而言,那不說傷筋動骨,可也是極為肉疼的一件事啊!
王布犁瞥了一眼朱元璋父子的表情。
現在才哪到哪啊!
好看的還在后頭咧。
明軍退至土木堡,距懷來城僅二十里。
距離很近,官員們力促皇帝進城避難。
但王振再次拒絕,因為這樣將意味著放棄他自己的大批行李,于是把群臣壓制了下去。
天尚未黑,因等候王振的千余輛輜重車,大軍沒有入懷來城。
尚書們上疏請求朱祁鎮疾馳入居庸關,派精兵斷后,王振不報告朱祁鎮。
尚書又直接見皇上請求,王振斥責說:
“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
結果尚書們力辯,王振竟讓人把他拽出。
就這樣,朱祁鎮同幾十萬大軍在曠野就地宿營。
當晚,也先軍分道包抄而來,其中一部是自麻峪口突入的。
當時守口都指揮郭懋與敵人激戰一夜,終因敵人越來越多而被突破。
土木堡是由宣府通往居庸關的重要驛站,位于狼山西麓,周圍百里內群峰聳立,地勢較高。
明軍掘地2丈無水,堡南15里有河,已被瓦剌軍控制。
朱祁鎮欲拔營東歸,見瓦剌軍已在大營周圍窺伺,遂停止行動。
明軍無水,又饑又渴。
瓦刺軍佯退,遣使持書前來講和。
朱祁鎮遂讓人草擬了敕書,與之講和,令通事二人與使者同往瓦刺營。
王振以為和議將成,下令拔營,南移就水,陣勢已亂。
明軍南移不到三四里,瓦剌騎兵又從四面攻來。
明軍士兵爭先逃跑,不能成軍。
瓦剌鐵騎沖入明軍,大肆砍殺,并“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
明軍死傷慘重,英國公張輔等50多名隨從大臣死于亂軍之中,大明天子朱祁鎮被俘。
朱祁鎮被俘前,護衛將軍樊忠對王振亂軍禍政的罪行非常氣憤,痛罵說:“吾為天下誅此賊!”
遂錘殺王振,孤身沖向瓦刺軍,殺敵數十人,最后戰死。
王振和皇帝的美夢就此破滅。
整個遠征本來沒有必要,而且考慮不周,準備不足,而王振不負責任的決定更把它變成了一次十足的災難。
對也先來說,他對這次勝利的規模和皇帝十分意外的被俘在思想上毫無準備。
土木之戰是由只有兩萬名蒙古騎兵的先鋒部隊打贏的。
無論是取得的戰果,還是搞到的盔甲武器,一直都傳到了三娘子時期的蒙古人都用不完。
以至于此后大批蒙古人身上全都是明軍的鎧甲。
看到這番戰果,朱棣已經罵的沒有力氣了,他跌坐在地上。
“堂堂大明天子被俘,他怎么有臉活著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