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在舞臺上的高臺教化作用不淺,但是公孫子都的人物畢竟是個負面角色,又是從歷史故事改編,寧玉澤覺得想要演繹出這樣一個諷刺意味極強的故事,實屬不易。 “有沒有什么正面人物?” “你如果說正面形象的神鬼戲,那還真不好找。”兒子這顯然是有所目的,寧常安又走了兩步,怎么想,怎么覺得不對勁兒,站在原地,側頭瞅著兒子,“不是,哎……你沒事兒怎么問起這個來了?” 被自家父親問起原因,寧玉澤開始犯慫了,別過頭,腳底下踢著碎石頭子兒,站直了比父親還高的個子,又讓寧玉澤躲無可躲,藏無可藏:“我也沒什么別的。” “就是今天聽講起來《臨川四夢》這個,就又想起來了,咱們對這幾部戲的移植……” “不太容易,你自己看《桃花扇》的移植效果,很多觀眾如果不是看在演員的份兒上,對于京劇來演這個的評價,是很一般的。” 年輕人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也不能總想著去做那些已經證明過可行性不高的“創新”,寧常安對著自家兒子,說出來的都是實話:“這些年強調創新,很多時候大家就只考慮所謂的創新,只要創新了,無論好壞,無論對錯,就都可以被接受。” “可實際上有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些沒有價值的創新上邊,好不容早早兒的把自己那些該傳承的東西把握好了,把那些老戲多復排,其他的都是順手兒的事兒,積累到了那個地步,自然而然就有創新了。” “爸,我現在倒沒有想著創新,只是今天想到了這件事兒,剛好和您問問。”知道不少新編戲確實不得觀眾喜歡,父親也不是那么愿意演,寧玉澤趕緊解釋上了。 父子師徒三個人可算是能短暫休息一下兒,寧玉澤也不執著于讓父親給自己想到這出兒合適的戲來,云歸出山處,雨落撫州城,寧玉澤打算在觀看完當地院團的展示演出后,自己找找明朝臨川的戲曲歷史,也和這兒當地的長輩們聊聊。 “神仙,神仙,裝神弄鬼,門神算么?”每年師父都要畫門神,晏悅一對此的印象倒是很深,說起裝神弄鬼,除了一句只停留在對話里的“跳大神兒的”,就只剩下門口兒貼著的門神。 “門神,和門神有關的有什么戲呢?” 晏悅一不懂戲,想要查只能用搜索引擎去搜。心知上面的消息真假難辨,終于還是拿起手機給師父打了個電話過去。 “您撥叫的用戶正在通話中……請稍后再撥。” 網上搜了又搜,據說只有個老生演的《烏盆記》里有門神,大概把故事看了一遍,見色起意,謀財害命的故事,中間有位神仙判官,倒是很和自己想要尋找的故事。 “您撥叫的用戶已關機!” 又給師父打了個電話過去,晏悅一也沒想到前者的電話居然關機了——《烏盆記》里面的判官似乎并沒有明確身份,如果按照柳成對于“儺戲”的說法,這位判官即便是出場,在老百姓和鄉紳中間,怕也是沒有什么影響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