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現場創作2.0版本?” 此話一出。 不光現場歌迷為之一震。 兩大直播間,就連后臺休息室,韓宏霉霉等人。 甚至于錢科立余老四人,都倍感意外。 “這小子又打算玩什么花樣?” 錢科立話雖這么說,但臉上的笑容,卻頃刻間蕩漾起來! 難道還有更厲害的絕活,他沒有使? …… “馮南,這……” 趙玲馮南面面相覷。 預感和經驗告訴他們,路晨接下來這是又想玩把大的,瘋狂給自己增加難度!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馮南雙手一攤,同樣費解! …… “那什么叫2.0版本呢?簡而言之,就是我打算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多寫幾首。之前創作的規矩大家都知道,你們出命題,我在十分鐘寫一首歌,但這次不一樣了,命題還是由你們出,這個沒變,我依舊寫歌。但這次我只寫副歌!而且我爭取三分鐘內寫一段副歌!這樣一來,十分鐘就有三首!大家覺得怎么樣?” 路晨之所以會這么設計。 一來,當然是為了求變。 一道菜吃三遍,味道自然大不如之前。 所以適當的改變,增加新鮮感是有必要的。 二來,其實在現如今這個快節奏時代。 一切都在加快。 音樂也是如此。 現在一首歌常常是以一段BGM的爆火,從而增加整首歌的傳播度。 而BGM往往選的就是一首歌的副歌部分,靈魂部分。 事實上,歌迷在聽歌的時候,也總是更期待副歌部分的到來。 第三點,當然是基于演唱會本身考慮,增加更多互動人次。 互動環節本質上,不是說要寫什么歌。 而是要讓歌迷有參與感,同時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這才是互動環節最有意義的地方。 當然,如果說非要再扯一個第四點。 那就是把才華宣泄的更極致一點。 基于以上四點。 早在考慮第四場演唱會環節的時候,路晨心中便已經篤定這個互動方案。 而聽著臺下沸反盈天的尖叫聲。 路晨知道歌迷同樣也喜歡這種變化。 …… 跟現場歌迷一樣,沒有一點意外,這一刻,直播間內。 評論區第一次坍縮了: 【瘋了瘋了!!!】 【我敲啊,三分鐘寫一首歌,這尼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啊!】 【還是那句話,你真的永遠可以相信路晨!永遠!】 【極致的屌爆!】 【哈哈哈,外網歌迷一個個發言全都傻了,這維度屬實太高了!】 眼見海外直播間。 各種“OMG”,“fuck”,“WTF”,“damn”,“crazy”的字眼。 這該死的爽感! 它實在太洶涌了! 三分鐘寫一首歌,哪怕只是一段副歌。 這出設計的含金量,已經無需贅述。 放眼全世界,舍路晨其誰?! …… “大家都聽明白了嗎?” 舞臺上,路晨再次確認。 “聽明白了!” 臺下集體高呼。 “那好,那咱們就開始吧。” 大熒幕上再次出現偌大的轉輪。 “老規矩,我數3,2,1,你們喊開始!” “3!” “2!” “1!” “開始!” …… 轉輪開始瘋狂轉動。 “停!” 最終數字出爐:211。 “啊!!!” 隨著歌迷確認。 一聲尖叫率先響起。 “是我!我是211!” 鏡頭跟隨過去,竟赫然是一個中年大叔。 嚯,好家伙! 路晨的受眾越來越廣泛了。 大叔接過話筒:“路晨老師,您好!” “您好,大哥!”路晨招招手,笑道:“您也喜歡聽我的歌嗎?” 大叔:“喜歡啊!我很趕潮流的,而且你的歌確實很好聽!我們全家都喜歡聽你的歌!來來來,跟鏡頭打個招呼。” 大哥還帶著老婆孩子一起來的。 小孩大概也就初中高中的年紀。 …… 【好家伙,他是怎么一口氣搶到三張票的?】 【這也太扯了,三張連坐票?這不可能吧!】 【這大哥到底什么來頭,看著很有錢的樣子。】 【我擦!這不是趙志康,趙總嗎?他居然去現場看路晨演唱會了!】 【趙志康?誰啊,很有名嗎?】 【我們沛縣首富,紡織業龍頭老大,起碼幾百億身價吧。】 【嘶!恐怖如斯!】 【那就難怪了,三連坐黃牛票!】 【這仨位置絕對天價!】 在評論區有知情人爆料后。 其余網友也都服氣了。 人家花了大價錢,拖家帶口來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百億身價,都來看路晨演唱會。 這演唱會觀眾的逼格也屬實提高了好幾檔。 果然藏龍臥虎啊! …… 路晨雖然也好奇這大哥咋搶的這么多票,但也只是好奇那么一下而已,待對方介紹完后,便直奔主題:“那這位大哥,作為本場演唱會第一位幸運嘉賓,你想出個什么樣的命題呢?” 趙志康摸了摸后腦勺:“哎呀這我也沒想到自己會被抽中,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出個什么命題。” “要不我來!”身旁妻子躍躍欲試。 “你來什么來,我好不容易抽中,你是220,不是221,OK?” “哈哈哈。” 全場爆笑。 看得出來這個中年大哥,身上有種男人到死是少年的活潑感。 與一般中年男人的穩重,有很大不同。 這點從他穿的衣服也能略見一二,確實有點潮,有點時尚。 “真的什么命題都可以出嗎,路晨老師?” “當然!不過如果命題太難,我寫不出來,那只能讓大哥你換一個。” 路晨也提前打好預防針。 萬一呢,萬一牛吹得太大,沒合適的,那得多尷尬。 “行,要不這樣吧,這回我就不趕時髦了,我就出個我這年紀的人,相對比較合適的命題。看我這打扮我這年紀,我估計很多人應該也猜到我年輕的時候,是比較瀟灑的,我們那會的年輕人,就喜歡扛個錄音機,穿個喇叭褲,一幫人一起蹦迪,我們那時候經常去的就是卡拉OK,當然現在都已經沒有了。要不,路晨老師能不能給我,也給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寫一個類似于那個時代風格的作品?就蹦迪時聽的那種DJ音樂!我們那時候經常聽香江那邊的歌!比如《XX》還有《XXX》!” 隨著大哥此話一出。 全場嘩然。 不是吧,你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去寫他還遠遠沒出生時的歌? 這不開玩笑嗎?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不對,之前路晨挑戰孫男時,不寫了一首旋律復古的《大海》嗎? 咦,要這么說,生合也能合得上! 站在這位大哥的角度,他出這么一個命題倒是情有可原。 這娓娓道來的過往,更是讓不少人對那個年代,頗為向往。 感覺就像聽一段年代往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