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到黃新華同意,李暮笑了笑,轉而又道: “對了,我最近想到一種技術,或許會對突破光刻技術分辨率的無理限制有所幫助。” “哦,是什么技術?”黃新華立刻心癢癢起來。 李暮道: “通過多次光刻和刻蝕步驟,將單一光刻層的圖案分解為多個子圖案,最終組合成高密度、高分辨率圖案,您覺得怎么樣?” 聽到他的講述。 黃新華陷入漫長的沉思。 很快,想通其中關鍵的他,立刻眼睛一亮,道: “太行了,利用多次圖案化,就能實現比單次光刻更小的特征尺寸。” “不過多次光刻和刻蝕的工藝十分復雜。” “而且繁復的步驟,也容易產生缺陷問題。” 方法是個好方法。 不過問題也不是沒有。 李暮道: “這個好說,首先我們可以提高套刻精度,優化顯影與刻蝕的工藝……” …… 書房內。 李暮和黃新華越聊越起勁。 說好的半個小時。 兩人聊了2個小時,都還沒有停下的意思。 見狀。 關建民終于按捺不住,準備上前提醒。 不過王婭的動作更快。 她端著兩碗煮好的面條,站到書房門口。 也不說話,就這么看著里面的兩人。 似是有所感應。 李暮猛地一扭頭,看到王婭。 他連忙站起身,道: “黃教授,咱們今天就到這里吧。” “小婭已經把面煮好了,您吃點東西,就趕緊回去休息。” “等明天去半導體研究所,我們再繼續。” …… 次日,早。 李暮準時準點地醒來。 洗漱鍛煉完后。 便開始在書房內搗鼓32位微處理器的設計,以及超算芯片的升級方案。 從16位微處理器到32位微處理器。 是計算機架構設計的一次重大飛躍。 其中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數據位寬的增加。 還涉及指令集架構、內存管理、性能優化和功能擴展等多個方面的改進。 就以指令集架構為例。 16位微處理器的指令集較為簡單,只能支持基本的算術、邏輯、數據傳輸和控制指令。 尋址模式也十分有限,通常只有直接尋址和寄存器間接尋址等方式。 而32位微處理器支持更多的高級指令,比如乘除法、位操作、字符串處理。 且引入更多的尋址模式,提高了編程的靈活性。 …… 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李暮擬定了兩份方案的框架。 接著。 他就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威龍-1的發動機上。 前兩個還需要等集成度的突破,不用著急。 但后者屬于是必須盡快解決的事情。 “要不采用夏國自己研發的WS-10發動機?”李暮暗暗盤算。 殲-10戰斗機最開始采用的是老大哥的AL-31F發動機。 后面才改用自主研發的WS-10。 二者綜合比較。 AL-31FN在推力和可靠性方面表現優異,更適合高性能戰斗機。 WS-10在技術上有后發優勢。 但成熟度還需時間驗證。 這也是李暮之前選擇前者的原因。 “算了,WS-10的研制難度說不定比AL-31FN還高,完全自主研發的東西,技術難關太多了。”李暮否定想法。 哪怕阿斯克再跑到蓉城。 他都覺得其中的難度太大。 自主研發不是不行。 但成本太高的話,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現在還是研制AL-31FN的性價比更高。 …… 11點左右。 李暮離開家,前往半導體研究所。 到了地方后。 他第一時間,找到黃之前宋文聰等人。 看到他過來。 正在會議室里討論的眾人,立刻圍上前,道: “李顧問,您可算是有空過來了。” “是啊,我們有好多問題想問您呢。” “您昨天提到的利用熱障涂層提高渦輪耐高溫能力,增加推重比的方法,我覺得……” 一群人簡單地問候了一下。 旋即馬上開始提問。 首先,是高溫材料與冷卻技術的問題。 黃之前道: “渦輪前溫度高達1427攝氏度,遠超傳統材料的耐溫極限。一旦溫度過高,部件就會失效。” 聽到問題。 李暮沉吟片刻。 然后道: “可以采用氣膜冷卻和內部冷卻通道設計,降低葉片溫度。” “所謂氣膜冷卻,就是通過在高溫部件表面形成冷卻氣膜來降低溫度的技術。” “它的原理很簡單,冷卻空氣從壓氣機引出,通過小孔或縫隙噴射到高溫部件表面……” 他慢慢地闡述著解決思路。 黃之前等人連忙用紙筆將李暮所說的話寫下來。 …… 在說完了高溫材料與冷卻技術方面的問題后。 很快,涂吉達便接著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壓氣機喘振與失速。 在壓氣機高負荷或非設計工況下,容易發生喘振或失速,導致發動機性能下降甚至損壞。 所以,如何保證在高壓縮比下保持壓氣機穩定工作。 以及提高喘振裕度,以適應戰斗機的復雜飛行工況。 就是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李暮給出的方法也十分簡單。 設計多級壓氣機,逐級壓縮空氣,就能減少單級壓氣機的負荷。 當然,難的也有。 那就是可調靜子葉片技術。 這是航空發動機高壓壓氣機中的一項關鍵設計,用于優化壓氣機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尤其是防止喘振和失速。 其基本概念。 是利用固定在壓氣機中的靜子葉片,調整氣流方向,使其以最佳角度進入下一次轉子葉片。 …… 一直忙到下午3點多。 李暮才將黃之前等人的所有問題解決。 除了先前的3個問題之外。 還有就是渦輪與壓氣機的匹配、控制系統、耐久性與可靠性和燃油經濟性的問題。 待他停下分析。 只覺得口干舌燥,連忙拿起旁邊的茶缸,灌了一大口溫水。 見狀,黃之前道: “辛苦李顧問您了,要是沒有您,這些問題恐怕我們要撓破頭才能想出來了。” 他一開口。 其余的專家和教授,也紛紛點頭稱贊不已。 這份天賦和能力。 實在是叫人驚羨。 “個人思路而已,具體的工作還需要大家去干呢。”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這個時候,就沒必要謙虛了。 畢竟已經相處了那么久。 他的那套話,早就被眾人看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