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關羽身死消息傳來-《三興季漢》
第(3/3)頁
最主要的是,關羽出發的時候,是假節鉞。
所謂假節鉞,就跟后世王朝的尚方寶劍一般,可先斬后奏。
而在關羽向劉封孟達連發數道消息,令其出兵的時候,這就等于是代替了劉備的命令。
但劉封跟孟達抗命了,這就是他們的大罪,嚴格來說,可以問斬。
劉備這邊,聽到法正的話,在看了一眼諸葛亮后,也陷入深思。
出兵上庸,到底值不值得。
上庸的地理特點是,四面群山環抱,與四周的陸上交通十分困難。而在上庸的境內,有一條漢水橫貫其中,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這種地理特征,就造成了蜀漢從漢中出發,順漢水進攻上庸容易。
而曹魏從上庸出發,逆漢水進攻漢中困難。
當初劉封順流而下,輕易地就奪取了上庸,這個地方對漢中也構不成危險。
現在若是發兵前往上庸,倘若上庸已經丟失,那么這些兵力過于面對的是以逸待勞的曹兵。
目前劉封跟孟達在上庸的兵力,也就在一萬左右,如果曹兵來攻,兩人放棄上庸,也可從水路逃走,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但如果是孟達變節的話,那么就算派去兵力支援,其實也沒有了太大意義。
現在是冬季了,冬季動兵是大忌,尤其是攻城戰,更難以維持。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管上庸。
劉禪并不是很熟悉上庸的地理特點,不過他看到法正說完后,諸葛亮沒吭聲,劉備也不作聲,大概就明白了一些。
因為諸葛亮已經點出了上庸的變故,這說明劉備肯定是能想到上庸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在法正開口后,劉備選擇沉默。
所以諸葛亮先前開口出兵,大致是個幌子,或許是針對孟達,或許是從政治層面上打擊東洲派,卻不是真的想發兵上庸。
也許諸葛亮已經猜到,他的這個提議,在加上孟達之后,肯定會遭到法正的拒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