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事必躬親諸葛亮-《三興季漢》
第(1/3)頁
其實劉禪是很贊成法正的想法。
這樣的策略,很是符合高筑墻廣積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蜀漢可以擺脫三國的爭斗,從而達到坐山觀虎斗的地步。
靜待天下生變,伺機而動。
“荊州必須要打,一是為云長復仇。”
“呂蒙小兒以卑劣伎倆,害了云長性命,若我不出兵伐吳,要天下人如何看我。”
“再是如果不攻打荊州,蜀中老家在荊州的文官武將們,又怎能安心,荊州那邊稍有變故,便會使得大家人心惶惶。”
“孝直的計策,是很不錯的,也很是符合我們如今的情況,但有些時候,不僅僅是要考慮到局勢,也是要考慮到人。”
其實劉備對當今局勢,看得很是清楚,他知道,討伐東吳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包括法正,也很明白這個情況。
這里就涉及到一些默契了。
法正在論事的時候,以東洲派系的出發點,對討伐東吳的反對,更多的是為劉備爭取一些時間。
要不然按照現在荊州派系的情況,指不定明年開春,就要攻打東吳。
蜀中的情況,顯然不支持持續大戰,尤其是在糧食上。
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陷入持久戰的情況下,蜀中大軍就只能敗退,到時會反而情況會更加糟糕。
休養一年再伐東吳,是最好的選擇。
“孩兒明白了。”
只有身在局中,才會明白老劉的不易。
劉禪是有想法,去改變夷陵之戰,或者說阻止夷陵之戰的發生。
但聽到老劉的講述后,就會發現,這是無法避免的。
哪怕是老劉不想打,下邊荊州派系的文官武將們,也會把老劉架上戰車。
那么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劉禪想要爭取的改變,只是對夷陵之戰結果的改變。
比如幫助老劉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或者即便是失敗,也不至于敗得太慘,損兵折將。
誰又能想到,征戰一生的老劉,最后在陸遜手里慘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