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打造驛站-《三興季漢》
第(1/3)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大漢時期,這可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確切的事實。
明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但凡大漢能夠接觸到的部落,王國,都必須要對大漢俯首稱臣,否則就是叛逆,自當派兵伐之。
匈奴帝國被滅之后,從名義上來說,周邊所有的異族,都是大漢的臣子,所有的地盤,都屬于大漢。
按照大漢的律法,這些地盤異族只是暫時代管,所有權屬于大漢。
納羅部族所在之地,自然也是一樣。
所以劉禪派兵奪取,這不是侵略,是拿回。
而納羅部族發展不錯,先前雖有抵抗,但也算投降。
因此劉禪才說納羅治理有功,給予封賞。
劉禪擺擺手,懶得跟納羅多說,納羅懂事退下,心中多少有幾分竊喜。
游牧民族之間的爭奪向來更為慘烈,如果先前是其他部族過來搶地盤,納羅肯定會誓死抵抗。
因為如果輸了,首先被殺的就是他這個頭人。
草原上更甚,失敗的部落,高于車輪的男子都要被殺死。
但是大部分異族在面對漢軍時,尤其是覺得大概贏不了又跑不掉的情況下,就會很是干脆的投降。
他們知道漢人不會隨便殺死他們,而且貴族還能保存體面,要是投降得快,比如還沒開打就聞風而降的話,說不定還能得到更多的賞賜,連自己的地位都能維持。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大部分異族都不會有誓死抵抗的心思。
至于那些有這個心思的,自然是倒在了大漢鐵騎之下。
披上羊毛大氅,劉禪走出大帳。
外面已經備好了小馬。
翻身上馬,在趙云的陪同下,開始巡查這塊新的領地。
若非作戰,趙云都會恪守自己護衛的職責,時刻護衛在劉禪身邊。
看著遠方正在開荒的羌人,即便寒風凜冽,劉禪也是很有興致。
負責組織人手進行耕種的馬超,聽到世子的消息,也趕過來拜見。
畢竟曾經是一方諸侯,雖說不擅長治理地方,但基本的一些東西還是懂得。
“世子?!?
“辛苦左將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