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活字印刷術-《三興季漢》
第(2/3)頁
劉禪把竹子能造紙的事,歸咎于紙匠上,這樣聽起來更有信服度。
糜竺心思也被帶動過去了。
“竹能造紙?”
“當然,只是工藝還略微生疏,不夠我想多次嘗試,定是能造出好紙。”
“蜀中竹多,只需砍伐便是,若真能造紙,紙價必能大降。”
糜竺是個商人,頓時腦袋開始轉了起來,悲傷暫時被壓了下去。
經商大半輩子,他當然明白這里頭有多大的利潤。
其他不說,單單竹能造紙這個消息,就價值千金。
“技藝之事,自是要多多嘗試,我麾下有不少紙匠,當讓他們趕緊去做。”
糜竺一直跟隨劉備,散盡財富助力劉備起家,劉備自然也不會虧待他。
尤其是在平定益州后,劉備就給了大量封賞,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匠人。
有了目標,糜竺的狀態好了很多,精神頭都跟剛才不一樣了。
劉禪適時說道:“對于造紙,我還有些想法,請糜將軍指點一二。”
糜竺這個時候不怎么小看劉禪了,哪怕他只有十二歲。
“世子請說。”
“禪觀摩紙匠造紙,分為四步,原料、打漿、撈紙、烘干。”
“造紙時,全憑紙匠操守,徒弟則在旁協助。”
“我便想著,能否將此步驟分開,每人分別負責一類,如此豈不更加快捷。”
在這個年頭,匠人的手藝都是藏著的,從頭到尾不經他人手,劉禪的想法就是搞模塊化生產,每個環節單獨負責,最后組合起來。
這樣就有最初的工廠模型了,造紙的效率能大大提高。
糜竺并不是匠人,不清楚這里頭的門道,但他感覺世子的話很有道理。
“世子所言竺雖不懂,聽來卻大有可為。”
“屆時便按世子的方法,讓匠人們嘗試一二。”
-----
糜竺的動作很快,立即就讓紙匠去進行嘗試。
竹子在成都遍地都是,只需要按照之前造紙的方法一試,就知道能不能造紙了。
劉禪麾下的紙匠很快就測試出了結果,竹子真的能造紙。
只是造出來的紙品相不好,硬,脆。
這就需要在工藝上面下功夫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