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劉備謀劃西羌-《三興季漢》
第(3/3)頁
跟早朝的形式差不多,但現(xiàn)在人少,自然就簡單許多。
“學堂學子已經(jīng)招完,祎這段時間前往其各家之中,親自查看了家境情況,俱是家中艱難之人。”
“他們很期待學堂開學,許多人甚至表示可以住在學堂。”
“這里有一事要向世子稟告,部分學子希望學堂住所能有庖廚之地,以供他們自己做飯。”
費祎心中明白,這些招聘來的寒門學子,日后部分肯定會成為世子班底,首先就是家室清白,也就是不跟世家掛鉤。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所以費祎選擇的都是家里都快揭不開鍋的學子,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對世子感恩戴德。
劉禪道:“小事爾,原本我定下一餐飯食,是為了百姓學童,可以減少那些讀書之家的負擔。”
“如今想來不夠仔細,南蠻學童跋涉百里,只能住宿學堂,一餐飯食顯然不夠,因此學堂將開兩餐。”
“老師跟學子的餐食,都由學堂免費提供。”
聽到這話,費祎拱手道:“世子仁義。”
這邊說完,董允開口道;“南蠻學童,如今由我父親負責,聯(lián)系南蠻諸多部落。”
“成都周遭百姓,聽聞學堂之事,都想將家中適齡孩童送來。”
“只是人數(shù)太多,允正在各地走訪調查,確保無弄虛作假之徒。”
南蠻學童的事,董允已經(jīng)插不上手了,但對于成都附近百姓,董允則跟費祎一樣,每家每戶都去查看情況。
對于世子學堂,百姓趨之若鶯,不僅是可以讀書改變命運,最主要的是學堂不僅不要學費,還能提供免費的吃住。
大多數(shù)百姓家庭,都有好幾個兒子,養(yǎng)起來有很大負擔。
現(xiàn)在世子學堂能幫他們養(yǎng)兒子,還能讀書,這樣的大好事自然是求之不得。
這些報名的人,跟費祎那邊的情況差不多,許多本地的地主豪紳,也是也在想辦法把自己的兒子弄進學堂。
飯食是一方面,世子學堂的名聲太大,很多人認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只要在里面讀書,以后肯定能受到世子青睞,入仕從官。
在沒有科舉制度的如今,這已經(jīng)算是條終南捷徑了。
所以董允親自查看每戶情況,確定每個過來讀書的學子,都是家庭困難之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