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許多人活不下去,這才往南邊富庶之地來討生活。 李氏與念兮原本滿心歡愉回到故居,可見到那些難民,尤其是女人和孩子,心中可憐,連喜悅之情都淡了幾分。 他們的房子還在,先前已經去信,派人仔細打掃過。 李氏和念兮舟車勞頓,打算先安頓下來,再去拜訪故友不遲。 老宅里留著一戶仆從看家,李氏梳洗過后,便叫來問話。 訴過離情,念兮問道,“印象中金陵城總是熱鬧,小孩子滿大街跑,賣冰糖葫蘆的走街串巷吆喝,怎么今日進城,卻這般冷清?” 劉媽媽道,“大小姐有所不知,前一陣城里陸陸續續進來好些流民。城中太太們好心,見他們可憐,便施粥散藥,給衣給錢,原是積德行善的好事,誰知難民們收到消息,都往金陵城擠來。” 李氏原還要笑女兒一心念著冰糖葫蘆這等吃食,這會兒也聽進去了,忙問道: “然后呢?金陵城富饒,便是再多些難民,倒也不算艱難。” “還是夫人心善。” 劉媽媽嘆一口氣,“多收留幾乎難民,的確不是什么大事。不瞞夫人,奴婢還給那些可憐人送過饅頭呢。可就在八、九日前,城東李太太家的小兒突然高燒不退,一日夜的功夫人就沒了。” “沒過兩日,城南的一戶人家,也是家中小兒高燒不退,可這一回,不光是那小兒,他們全家都惹上病灶,一家八口,都死了。” 李氏“呀”的一聲,“這是為何?” 劉媽媽壓低了聲音,“這兩戶人家,都收了幾個難民做仆從。后來又傳來消息,這些難民,本就是從有時疫的地方逃出來的。衙門里壓著不叫人知道,奴婢的大哥正在府衙做廚,這才碰巧聽說。” “大小姐說街上人少,那是因為咱們也不是傻子,官府瞞著消息,可城里死人的消息卻瞞不住。今日又聽說好幾戶人家有人病死了。” “奴婢給您送了幾封信,想叫您別來,估計是送到兩岔里去了,您沒收到。” 李氏與念兮對視一眼。 難怪來時進城,遇到好些放哨的關卡,原來是阻止流民進城。 念兮問,“阿娘的那些故友,如今還在金陵城中嗎?” “好些大戶人家早幾日都收拾著往城外去了。咱們家隔壁的周府,周老爺、周太太也坐馬車走了,說是去京里尋周大人。” 念兮這會兒再不遲疑,“阿娘,此地不宜久留,索性咱們的行禮大都還在車上沒卸下來,咱們現在就走。” 李氏有些猶豫,“有這么嚴重嗎?” 街市上除了冷清些,與印象中也沒什么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