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七十八章 元朝第一俠客-《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第(2/3)頁

    然而,朱溫深知唐朝的官僚集團和世家大族的潛在威脅,因此決定展開徹底的清除行動。白馬驛之禍由此爆發。天佑二年(905年),朱溫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指使親信以唐帝的名義召集朝廷重臣到白馬驛。

    結果,這些重臣剛到白馬驛,朱溫便露出了猙獰面目,隨即下令將召來的大臣全部殺死,并將他們的尸體投入黃河之中。根據史書記載,此次事件中遇害的重臣多達30余人,其中包括宰相裴樞、崔遠,吏部尚書盧文紀,工部尚書王溥,兵部侍郎王贊等人。

    他們都是唐朝官僚集團和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對唐朝的統治有著重要影響。而且,朱溫為了以絕后患,還對這些官員的家屬進行了殘酷的迫害。

    白馬驛之禍是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之一,為朱溫篡唐鋪平了道路。兩年之后,朱溫廢黜唐哀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梁,唐朝正式滅亡。

    此次事件無疑加深了朱溫臭名昭著的形象。只要人們談論白馬驛之禍,首先想到的便是朱溫。然而,這場屠殺的背后其實還有一位更狠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直接策劃者,此人名叫李振。

    李振是唐朝潞州節度使李克恭的侄子,他的家族四代效力大唐為臣,已有百余年。后來,他因智謀和才干得到朱溫的賞識,從此成為朱溫的心腹。

    當時,宰相柳璨一直想要扳倒裴樞、崔遠等人,李振便趁機以“占卜”之名,聲稱這些官員的存在會引來災厄,只有除掉他們才能堵塞災疫之源。

    他還說朝廷之事多有不順,是因為這些“輕浮淺薄之人”擾亂法紀。朱溫這才下定決心進行屠殺,包括將官員的尸體投入黃河,也是李振提出的殘忍建議。

    其實,李振極力慫恿朱溫清除那些忠于唐朝的士大夫階層,多數是為了個人泄憤。他曾經懷揣著報效國家的理想,積極投身于科舉考試,希望通過這一途徑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然而,唐朝末年的科舉制度已經腐敗不堪,金錢與權力成為了決定考試結果的重要因素。

    李振雖然才華橫溢,卻屢試不第,這也使得他對唐朝的官僚體系產生了深刻的怨恨。后來,他選擇參軍,多次立功被提拔為臺州刺史。但還沒上任就遭遇了臺州叛亂,李振從此徹底對唐朝的官員和制度產生了厭惡和反感。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李振投靠了朱溫,并逐漸成為朱溫的心腹。從此,他開始報復朝廷官員。

    他作為朱溫的全權代表,經常對朝中大臣頤指氣使,對服從恭敬之人可以隨意提拔,對反對之人則要遭遇撤職罷黜,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勢。

    史書記載,他每次去往洛陽時都要整治一些官員,因此被朝臣稱為“鴟梟”,也就是常說的貓頭鷹。

    李振極力慫恿朱溫發動白馬驛之禍,很大原因是為了個人泄憤。當然,這也不乏政治野心。他看到通過清除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大臣,可以獲得權力和地位的提升。

    然而,隨著朱溫建立的后梁逐漸衰落,李振的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于是在后唐擊滅后梁的過程中,他選擇投降。但由于其惡劣行徑和背叛唐朝的行為,李振并未得到后唐的寬恕,最終與其家人被后唐莊宗處死。

    ——“朱文當年也是有志少年啊,屠龍少年終成惡龍,和董卓差不多。”

    【元朝俠客之首,一錘子送走權傾朝野的奸惡大臣,只是結局慘不忍睹。#歷史#小知識#歷史人物】

    這是一場密謀多時的驚天刺殺。忽必烈及其倚重的大臣慘死,行刺之人也被剁成了肉醬,然而兇手卻被世人稱為第一俠客。那么,原本毫不相干的兩位人物為何會鬧出如此結局?

    公元1282年3月17日夜晚,元朝京城之內發生了一件血案。多位朝臣被殺手刺殺,而大權在握的阿合馬更是被人用銅錘活活砸死。這一事件的主謀竟是一位名叫王的柱千戶小官。

    王柱出生于公元1254年,是今青州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提到他擔任過元朝官吏,品級不高,但為人行俠仗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