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帝見他跳出來,面上并無意外。 只是挑了挑眉,語帶輕松地說道: “這場祈雨祭祀將會在朱雀門舉行,所需準備的也只有三牲祭禮。” “朕并沒有為此大興土木,建造專用于登高祭祀的小樓,也不打算動用國庫的銀子,或者增加賦稅讓百姓過得更艱難。” “所謂勞民傷財從何而來?” “愛卿莫不是羅織罪名之事做得多了,這次連朕也不放過?” 這話說得太重,就跟指著丞相的鼻子直接罵差不多。 皇帝登基三年,還是第一次露出如此尖銳的鋒芒。 盧丞相心頭一寒,當即跪下討饒。 “圣上明鑒,微臣絕無指責之意。” “方才只是一時失言冒犯,還請圣上恕罪。” 皇帝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擺擺手寬恕道:“行了,起來罷。” 隨后沒再糾纏這事,而是點了幾名文官,讓他們負責發布皇榜,向全天下宣布祈雨祭祀的時間和內容。 另外還要通知京城各部衙門,以及管理治安的禁衛軍,全力做好迎接祭典的準備。 皇帝似乎對這場祈雨祭祀十分自信。 這讓盧丞相以及不少朝臣心生狐疑。 祈雨不都是做做形式、騙騙錢,或者在絕境之中討個心理安慰嗎? 怎么皇帝好像很篤定,難道真的能求下雨水來? 當朝皇帝是個勤政愛民、務實節儉的性格。 饑荒年糧食緊缺,先前打仗又掏空了國庫,他就讓宮中的開支也跟著大幅縮減,寧愿少吃少穿,也絕不浪費銀錢,行那驕奢淫逸之事。 歷代帝王吃一頓飯,沒有幾十道菜都不肯上桌。 皇帝這兩年卻跟平常人家一樣,一家四口吃個五菜一湯就行。 他自己的生辰,甚至宮內其他皇族貴胄的生辰,全都沒有大肆慶祝。 除了登基那時以及昨天的慶功宴,宮中舉辦過的大型宴會寥寥可數。 皇帝對內侍省采購部門管理很嚴,每個季度都要查一次賬冊。 野史中流傳的一個雞蛋10兩銀子的荒唐事,或者“何不食肉糜”這類的愚蠢問題,絕不可能發生在皇帝李承熙的身上。 誰敢說皇帝勞民傷財,那百分之百是冤枉,說出去也沒人會信。 這一波突然要大辦祈雨祭祀,多少是有些“人設崩塌”。 朝臣們都感覺跌破眼球,暗暗猜測著皇帝是不是要借祈雨辦什么顛覆性大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