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科舉是糊名制,照理說考官不會知道哪張是考生的試卷。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以前就有考生在考卷的文章中寫某幾個字,作為暗號。 所以,對于寧婉音兄長能考上秀才,還點為童試案首,不少人都覺得,是寧家暗中出了力。 他要真有這本事,怎么先帝時他不參加科舉? 如今他妹妹執掌大權,他倒是冒出來了。 董維恍然,眼底閃過一絲鄙夷:“搞這些旁門左道,不如去戰場,勛貴子弟,當什么秀才,也是丟人。” “他是個病秧子,聽說差點淹死,他要是上戰場,估計要從馬上摔下來,還怎么打仗?” “寧太后指望不上自家兄弟,要不怎么到處拉攏將門?以前拉攏唐家,如今又對董兄與侯爺示好。” “董兄是得勝歸來的大將軍,他這種文不成武不就的,哪有董兄的本事上戰場。” 幾個兄弟七嘴八舌踩一捧一。在自家包廂里,也不虞話傳了出去,被外人聽見。 董維被夸的飄飄欲仙。他看了一眼寧家不成器的嫡長子,覺得在他的襯托對比之下,自己其實還是頗有大將之姿的。 樓下一行人,并沒有上二樓包廂。 就在大堂里坐下了。 這些都是寧家的同齡小輩,因出了一個寧太后,他們皆是圍著寧珩轉悠。 寧珩平日里在家閉門讀書,鮮少出門。 今日他特意去城門看西南將士歸京,眾人這才有機會見到他。 而寧珩見到一眾家中兄弟,大方請他們來第一酒樓喝酒,大家都很高興。 “平日難得見堂兄出門一趟,堂兄是去看東川侯父子嗎?”一個堂弟問道。 如今不少人都在猜測,寧婉音想拉攏董家,才故意把封賞的榮耀,給了東川侯父子。 尤其是寧珩還特意去城門看熱鬧,似乎更驗證了這一點。 寧珩一臉冷傲,眼中三分不屑,“當然不是。我是去看那些為西南浴血奮戰的士兵,他們是大炎的英雄!至于董家父子……這種無用之將,看什么?” 他并沒有刻意揚聲說話,但因著他的出現,在場其他客人本就是壓低聲音竊竊私語。 隨著他這中氣十足的話音一落,整個大堂為之一靜。 眾食客看了看寧珩,又不約而同看向二樓某處包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