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豪奢包廂內(nèi),今晚的東道主,王家王培禮已然等候了好一會兒。 一旁陪坐的還有另外四家之人,分別是黃均泰、鄭元勛、汪應(yīng)庚、鮑志道。 在兩淮,富商也是分等級的,第一等級當(dāng)然是鹽商和皇商,其余經(jīng)營各業(yè)的富商,還不配和他們坐在一屋里。 “永安侯還沒到嗎?叫人去路口侯著,見著人影就進來傳話。”王培禮吩咐著家仆。 其余四人眼神對視,各有心思。 對于今晚宴請賈珝的結(jié)局,他們心里都是有數(shù)的。 這次捐輸,所有人都只能認了。 如今這世道小皇帝皇位已逐漸穩(wěn)固,又握著賈珝這把利刀,簡直是天意不可違。 敢跟他們作對,江、馬、程三家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但他們也必須聯(lián)合起來抗爭一番,其中緣由,都是心照不宣的。 同樣是捐輸,給誰捐意義可不同。 林如海如今整頓鹽務(wù)大刀闊斧,與鹽商也是積怨已久,根本不存在和他緩和關(guān)系的可能。 當(dāng)然要把這個“捐輸”的人情賣給賈珝。 更重要的是,面對這次不合理的捐輸,他們必須要反抗一番,即使是虎頭蛇尾一場。 若是他們默不發(fā)聲,隱忍下來,小皇帝不會記著鹽商的人情,只會把他們當(dāng)軟柿子捏。 否則日后又遇上哪兒出災(zāi)禍了,這捐輸賑災(zāi),恐怕要成慣例了。 那若是九邊開戰(zhàn),糧餉不足,也要鹽商來捐輸? 日后小皇帝想修宮殿,大興土木,也要捐輸? 所以這次面對賈珝認慫是必然的,反抗也是必須的。 下首位的鄭元勛飲了口茶,臉上皮笑肉不笑:“老王,你和黃家都靠上永安侯這座大山了,這次捐輸可得盡心盡力,以表忠心。” 汪家家主汪應(yīng)庚也道:“對對,依我說,這兩百萬兩你們兩家認下來不就得了?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小皇帝心理預(yù)期在江南收兩百萬兩捐輸上來,只在給林如海的密旨上有提到。 而鹽商卻能得之,可見他們的勢力之強,對鹽政衙門的滲透程度。 黃均泰和善地笑了笑:“這話等永安侯到了,你們再說,只要侯爺同意,我們兩家認兩百萬的份子又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