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虎賁-《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第(2/3)頁
除了雷薄、陳蘭等袁術舊部的部曲之外,曹操還給了劉勛一支生力軍。
一支八百人的騎兵!
依靠著這支力量和劉勛本來的部曲,劉勛才能在短時間內站穩腳跟。
劉勛盡集兵馬,大概有五六千人!
在大軍陣前,立馬揚威。
“劉興小兒,不過是仗著太史慈之力,這些年才有所成就。江東之地,吾所懼者,唯有孫策。今策已亡,此戰,我必勝之!”
劉勛沒有等待大軍,而是依靠騎兵的機動力,先一步到達戰場,偵查敵情。
來到舒水下游的渡口時,江東的大軍已經占據了渡口要塞,此時,大軍正在緩緩上岸。
劉勛帶著本部八百騎,于高丘俯觀。
劉勛在考慮,要不要趁著東吳軍不穩,率麾下騎兵沖陣?
可在觀察對方的軍勢時,劉勛卻變得有些猶豫。
江東的大軍隊伍齊整,登岸過程中,沒有一絲的混亂,而且早有大將,率部登先,一上岸,便帶隊扼守住了險要之地。
正是程普。
程普也發現了劉勛的騎兵,不過他沒有第一時間進攻。他很清楚,劉勛不過是一道小菜,是劉興擔任江東之主后,立威之戰。
之后,北上壽春,便可少了許多阻力。
所以,萬事求穩。
劉勛心中,數次想要率部沖擊一下,可都忍住了。
東吳軍隊的構成大部分是水軍和步軍,騎兵是少數。
可這并不意味著如今東吳的騎軍便如日后一樣,和曹操、劉備麾下精銳的騎軍有著代差。
事實上,當年孫堅在十八路諸侯中,戰力是獨一檔的,其部曲能夠和西涼軍的鐵騎正面對戰,不落下風。
這很大程度,歸功于程普、韓當兩人,以及麾下的幽州騎兵。
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孫策傳位孫權。孫權因為年少,位置坐不穩,需要依靠江東士族支持。
在對外作戰上,東吳軍也更加保守。江東的軍事目標放在江夏,那么水軍便是第一建設需求,花費巨大培養困難的騎兵自然靠后。
等到赤壁之戰時,當年跟隨孫堅、孫策兩父子的老兵,差不多都已經凋零。
那時,北方在曹操的統治下穩固,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民眾向著江東遷移。江東想要建立一支精銳的騎兵軍團,從人才角度上說,便不可能成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