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碎花裙的女孩-《都重生了還敢卷我》
第(2/3)頁
昨天他跟老爸老媽說了,要在圖書館學習,就算不是領悟人生真諦,那也得裝模作樣翻一翻書,不然晚上跟老爸怎么交差?
他還想趁著每天給老爸匯報讀書心得的時候,旁敲側擊,給老爸傳授幾手官場秘訣,讓老爸支棱起來,當好一個合格的官一代!
圖書館離楊瑾的家其實還有點遠,家里的自行車被父親騎去上班了,走路的話得花半個多小時。楊瑾圖省事,去街面上坐了一輛公交車。
金河縣的公交車是1997年的時候才開通的,楊瑾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母親還帶他搭剛開通的公交車去外婆家。印象中車上的人都很激動,大家嘰嘰喳喳地聊著,稱贊這個方便了居民的新鮮事物。
過去了五年時光,公交車不再嶄新,乘客們也習以為常,只有楊瑾走近車頭位置,有些懷念地摸了摸駕駛員旁邊的大鼓包。
這家伙其實是發動機蓋,以前公交車的發動機都是前置的,直接就裝在了司機旁邊。有時候車子壞了,司機都不用下車,打開蓋子直接就可以修理。
這個大鼓包也是“VIP座”,楊瑾記得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趴在上面,有座位空著他都不愿意去坐。當然,缺點是夏天的時候“VIP座”會燙屁股,畢竟發動機會發熱。
在楊瑾懷念的時候,挎著單肩包的乘務員抓著一手鈔票擠過來,問他去哪里,然后收了他五毛錢的車費。
楊瑾只是坐三個站,公交車是按區間收費的,三個站五個站都一樣價格。不過五毛錢的車費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太貴,或者說咱們國家的公交車收費一直都不貴。誰能想得到,二三十年后,物價房價都飛起了,坐一趟公交車也才兩塊、三塊?
到人民公園站,楊瑾就從公交車上跳下來。
他來的方向在公園這一側,想要去圖書館還得過馬路。
楊瑾沒興趣順路去公園逛逛,因為現在的公園還是收費的,不到比較大的節假日,公園都是門可羅雀,也沒什么好玩的。
金河縣圖書館是一棟建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三層老建筑。外表看上去四四方方,墻面是色澤褪去許多的紅磚灰泥,正門拱形的浮雕門洞,正是那個年代流行蘇式建筑的風格!
這個圖書館給楊瑾留下的記憶并不多,年幼的時候不愛讀書,成年之后漂泊他鄉,自然也不會關心這些跟他只有過年猜燈謎時候才有過交集的建筑物。
不過,楊瑾知道,他們金河縣的文化氛圍向來是不錯的,近現代都有文化名人出自金河。楊瑾在省城工作,跟老同志說起自己是西原市金河縣人,經常聽他們很高興地說“金河我知道,那個誰誰誰不就是金河出來的大作家、大詩人嗎?”
所以,楊瑾走進圖書館,盡管里面的設施比較陳舊,管理也沒后世圖書館那么先進,但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書琳瑯滿目地出現在他的眼前,還有看到來來往往的小孩、大人手里都抱著幾本書,楊瑾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這里神圣、厚重......
嗯,確認過眼神,不是他喜歡的氣氛!
楊瑾讀書從不走心,不像賣貨的董老師那樣把讀書說得多么有逼格,他讀書就一個目的——能為我所用。
所以,楊瑾不覺得在圖書館里借書、讀書,跟公交地鐵上拿著手機翻電子書有什么區別。
不過,來都來了,那就找兩本書來裝一下文化人吧!
楊瑾在文學類的書架間徘徊,正琢磨著找什么樣的書,可以作為他跟老爸之間溝(教)通(育)的工具。
找著找著,忽然,在兩排書之間的間隙里,楊瑾被對面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給閃了一下。
兩排書夾著的空間也就一個快遞盒子那么大,走過去人影都看不清楚。楊瑾本來沒有留意的,但奈何對面女孩一個勁兒地低頭看他,那雙如同清晨露珠一般晶瑩剔透的眼睛實在是漂亮,還充滿了靈性,秋水一般蕩漾著盈盈的笑意,只是驚鴻一瞥,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