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為會試進京-《穿成農女后我真香了》
第(1/3)頁
為了了解皇帝和主考官的喜好,以及朝廷的政務熱點、難點等他們無法在邢州及時獲取的信息,白景洲他們安排好家中事宜就提前進京了。
書本知識他們已經通過以往十來年的刻苦學習吃透,現在缺的就是對時局的了解,以及對時政的獨到見解。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白景洲他們,穆靖之明年也要繼續參加會試。
和白景洲、顧文海等一直沒有下場的舉人不同,穆靖之、蔣玉恒、陶昌、蘇云展之前就已經參加過一次會試,只可惜那次他們全都遺憾落榜了。
在那之后,他們抽出更多時間彌補短板,等待下一次會試如期到來。
會試又稱春闈、禮闈,于鄉試后的次年二月舉行于京城禮部。
會試考三場,三場的開考時間分別為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每場考三天。
會試三場的內容與鄉試一樣,每科會試錄取進士在兩到三百人之間。
會試之后是殿試,殿試是科舉制度的最后一級考試,在會試后一個月,即三月十五前后舉行。
殿試的考試內容與朝政息息相關,試題由閣臣們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
由于殿試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所以會試榜上有名的人,最差也能得個同進士的功名,從此正式踏入官場。
殿試按照名次,會將士子們劃分為三個等級: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又稱進士及第;傳臚(第四名)等若干人列為二甲,又稱進士出身;一甲二甲之外的若干人列為三甲,又稱同進士出身。
這里需要提一句,“進士”和“同進士”之間是存在鄙視鏈的,私底下,甚至有人把“同進士”與“如夫人”相提并論。
為什么呢?因為“同進士”可理解為:實質上不是進士,但是按照進士出身對待。
這就好比小妾在家中的地位,其實不是夫人,但是為了安撫小妾,將她們稱為“如夫人”,就是說按照夫人來對待。
朝廷在對待進士和同進士時,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