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元璋的聲音很冷,耿炳文打了個冷顫,他也不敢說什么啊。 這到底是家事還是國事,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耿炳文也不能不回答,只能硬著頭皮道:“王爺或許是體恤百姓,畢竟融入百姓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治下政策實施的怎么樣。” 說著無心,聽者有意,朱元璋對耿炳文的這一番話倒是有不同的見解。 畢竟兩人不是同一個位置上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耿炳文的一句無心之話語,倒是點醒了朱元璋。 是啊,他的位置太高了,或者說他的架子太大了。 民間只要聽到他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名字,雖然心里尊敬,可心中卻是害怕地不得了。 他哪里有跟朱檀這樣子可以體恤下民,跟百姓達成一片的時候? 不,或許一開始進入兗州府穿龍袍的時候,他才第一次跟百姓打成一片。 他也知道了許多在龍椅之上不曾知道的事情。 奏章上面文字,跟親自看到的事實,出入實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對于朱檀這個兒子,雖然他的奢靡是不敢恭維,可是不得不承認。 在治理百姓,整頓吏治方面,這個老十比自己強了不少。 甚至說太子朱標在某方面也有些不及。 但也只是不及而已,論文治武功,朱標作為被培養了半輩子的繼承人。 師從大儒,從小歷經戰爭,成年之后更是親政,無論哪方面都是完美的下一任皇帝。 可……標兒終究是不在了。 不知道為什么,朱元璋最近看朱檀,每次都能想起來朱標。 雖然兩人是毫不相干的兩種性格,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性格。 可兩人在治國這方面,實在是出奇的一致。 一致地給了他這個洪武皇帝驚喜。 不知不覺,朱元璋看向朱檀,他仿佛看到一道熟悉的影子。 朱標的影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