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媒體存在的價值-《愛是永生的花》
第(1/3)頁
《金城青年》報報社,總編把艾小青叫到辦公室。
“謝翠花的事件,淡化一下前面的經過,不要引起社會恐慌。”總編指著艾小青的稿件說道。
從謝翠花在金城廣場磕頭的那一刻起,艾小青就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個人的悲劇,更是對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拷問。
因此,在稿件當中,她很客觀的把吉星網上《求好心人拯救鼻癌寶寶》這篇貼子里的內容,進行了時間梳理。
原本大家質疑的部分,她也電話求證了村、鄉、縣政府機構和相關的慈善組織,都證實事情的真實性。
從各級部門的回答中,她很敏銳的察覺到了一個事實。
所謂的求助無門,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漠視。
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和謝翠花類似的事情并非沒有。
而是,社會機制在同等的社會資源下,如何分配暫時還沒有完整的機制。
家庭相對富裕的,不需要社會資源就可以自主的解決類似的問題。
但家庭條件相對不富裕的家庭,面對社會資源卻很難獲取到認可。
社會救助與慈善的目的,是一次傾斜,可是這種傾斜并沒有按照相關的政策去執行,而是成為一種行政指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