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瀘韻潭位于一座高山之上,地勢巍峨崎嶇,鮮有人跡。 潭面澄澈如鏡,倒映著藍天白云,潭上煙波裊裊,如詩如畫,間或幾片落葉隨風飄落,輕觸水面,漾起層層漣漪,倒是增添了一抹淡雅韻味。 離潭水不遠處,則有一塊平地,李欽與林妙妙二人此刻正就地坐于一塊方石之前,奮筆疾書。 這塊方石乃是由望舒劍一劍削成,切面光潤如玉,書寫其上,流暢自如,毫無滯澀之意。 林妙妙心中早有千言萬語欲同林母講述,此刻下筆如有神,寫到動情之處,更是會以袖掩面,輕輕擦拭著眼角淚花。 而李欽則咬著筆頭,沉思良久,方才落筆。 “吾友親啟,見字如面。” “別來經年,思君不已。自上次一別,恍若隔世,然吾心猶記昔日同游,賞花賞月,論詩談道,何其快哉……” 伴著山間百鳥齊鳴,李欽筆觸流暢,不徐不疾,仿若與友人當面般,將云游見聞娓娓道出。 命途多舛的林妙妙,永澤山誤入歧途的狐仙,惠陽城惹人憐愛的軒軒,心系后人的山神與其所贈的望舒劍…… 這一年經歷的種種,如一幅畫卷般于李欽腦中緩緩展開,再由其融于墨香之中,靜待遠方友人細品。 直至日落山林,鳥獸沉寂,二人才將心中的思緒傾訴完畢,將箋紙精心包好,又以紅蠟封口,待明日尋個驛站再將其寄出。 不過,林妙妙的信箋則略顯鼓囊一些,蓋因李欽往其中塞了幾粒碎銀。 雖不多,僅有十余兩,但這也足以讓林母滋潤生活很久了——非是他不想多給,而是突獲橫財,恐其遭遇賊人惦記。 林妙妙初時并不同意李欽此舉,認為他對自己和林家已是恩重如山,怎可再受他銀兩? 這可著實愁壞了李欽,唯有好說歹說。 既曉之以情——“俗話說,父母在,不遠游,你既已追隨于我,無法侍奉母親,為何還不以銀錢改善其生活?” 又動之以理——“再者,你替我背負包裹,操持伙食一年有余,總得有工錢的吧?” 如此,方才將其勸動。 而這,也讓林妙妙心中對李欽的感激更甚幾分,便是晚間烤山雞的滋味似乎都更香醇了幾許。 “溯源求索,身依瀘韻潭之畔,口飲佳釀碧潭香,實乃人生一大趣事吶。” 拂著輕柔的晚風,斜靠于一棵樹干上,李欽痛飲一口酒囊中的碧潭香,好不暢快。 第(1/3)頁